冬山易为夕,昼短夜亦长。
秉烛未可游,围炉足相羊。
户外风声谡,绻彼卫士凉。
彊恕近求仁,好乐应无荒。
谁云豫卷阿,惕息惟徬徨。
冬山易为夕,昼短夜亦长。
秉烛未可游,围炉足相羊。
户外风声谡,绻彼卫士凉。
彊恕近求仁,好乐应无荒。
谁云豫卷阿,惕息惟徬徨。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夜晚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触。首句“冬山易为夕,昼短夜亦长”点明了季节与时间的特点,冬季的山峦在傍晚时分显得更为寂静,白日的短暂与夜晚的漫长形成对比。接着,“秉烛未可游,围炉足相羊”描述了人们在寒冷的夜晚选择室内取暖的情景,通过“围炉”这一细节,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寂寞的氛围。
“户外风声谡,绻彼卫士凉”进一步描绘了室外的环境,风吹过,发出谡谡的声音,仿佛守卫在四周的寒意更加深沉。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风声与卫士的形象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画面感。
“强恕近求仁,好乐应无荒”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和生活态度的思考。在困境中保持宽容与理解(“强恕”),接近于实现仁德;在享受生活乐趣的同时,避免过度放纵(“好乐应无荒”),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最后,“谁云豫卷阿,惕息惟徬徨”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与挑战,他既感到困惑与彷徨,又保持着警觉与谨慎的态度,不愿轻易满足或放弃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季夜晚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清乾隆帝弘历在特定情境下的哲学思考与情感体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云隐何年屋数椽,芙蓉叠嶂俯晴川。
松房旧是藏书处,犹有虹光夜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