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倚明霞上百盘,石门天际敞高寒。
峰头生读黄庭罢,遍礼群仙白玉坛。
徙倚明霞上百盘,石门天际敞高寒。
峰头生读黄庭罢,遍礼群仙白玉坛。
这首诗描绘了金华山朝真洞的壮丽景象与神秘氛围。诗人以“徙倚明霞上百盘,石门天际敞高寒”开篇,巧妙地运用了“明霞”、“百盘”和“石门”等意象,不仅展现了山势的雄伟与险峻,还赋予了自然景观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明霞”象征着光明与希望,“百盘”则暗示了攀登的艰难与漫长,而“石门”与“高寒”则进一步强调了洞穴的深邃与环境的清冷,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接近仙境的意境。
接下来的“峰头生读黄庭罢,遍礼群仙白玉坛”两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更为深远的想象空间。这里,“黄庭”是中国古代道家经典之一,象征着修炼与智慧;“群仙”则代表了神仙世界,充满了神秘与向往;“白玉坛”作为祭祀或修行的场所,更增添了神圣与纯洁的色彩。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不仅展现了朝真洞内修行与膜拜的场景,也表达了诗人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与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自然之美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仙境世界,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公来使湘州,气象日淳美。
不为察察明,自谓平平耳。
未须走原显,但使心如水。
傥无耳目蔽,庭户即千里。
顷闻上封章,便欲返桑梓。
其如矍铄姿,难着湖山里。
春风一札下,趣往勤觐天咫。
新渌渺沧洲,扬舲一何驶。
士方处远外,忧国抱蕴底。
宁应立君前,辅车有或柅。
煌煌四门开,侧席问民疻。
百虑原毕陈,高风泚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