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东村见寄以诗赋答》
《石东村见寄以诗赋答》全文
清 / 李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种瓜给日傍青门,门下曾谁感旧恩。

八口重兼诸弟在,十年今见一身存。

悲凉谩听雍门曲,任达还标犊鼻裈。

不乏故人同濩落,归来残叶下秋村。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锴所作的《石东村见寄以诗赋答》。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种瓜给日傍青门,门下曾谁感旧恩”,诗人以种瓜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时光的流转中,如同种下的瓜,虽已成熟,但曾经给予过他关怀与帮助的人,如今却难以寻觅。这里蕴含着对往昔友情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颔联“八口重兼诸弟在,十年今见一身存”,诗人回顾过去十年的生活,家中不仅有八口人需要照顾,还有兄弟相伴。而现在,面对眼前的景象,他只身一人,不禁感叹世事变迁,人去楼空的凄凉。

颈联“悲凉谩听雍门曲,任达还标犊鼻裈”,诗人借用战国时期琴师雍门周的故事,表达自己在悲凉的境遇中,只能徒然倾听琴声,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时,通过“犊鼻裈”(粗布短裤)这一形象,暗示自己虽然放达不羁,但生活困顿,处境艰难。

尾联“不乏故人同濩落,归来残叶下秋村”,诗人强调尽管身处困境,但仍有老朋友相伴,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最后,诗人想象自己归来时的情景,秋风落叶,一片萧瑟,既是对当前处境的写照,也暗含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憧憬。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个人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作者介绍

李锴
朝代:清

(1686—1755)清汉军正黄旗人,字铁君,号眉生,又号豸青山人、幽求子、焦明子。李辉祖子。尝充笔帖式,旋弃去。乾隆元年举鸿博,未中选。以岳丈大学士索额图声势煊赫,避去,隐于盘山豸峰下。诗亦脱俗,而刻意求高,不免有斧凿处。有《睫巢集》、《尚史》等。
猜你喜欢

踏莎行·其一代石甫寄琴客

舞袖双回,歌珠一串。瑶台月下时相见。

惺忪言语已魂销,更禁一再秋波转。

万口同夸,千人争看。几曾独对桃花面。

近来心事冷如簧,时时欲就朱唇暖。

(0)

菩萨鬘·其三

燕笺春媚污人口。画师稍取杨龙友。百尺媚香楼。

双栖楼上头。白门看雪苑。千里红丝罥。

撚断琵琶弦。不为瑶草弹。

(0)

浣溪纱·其一

老马心从战后催。宰官身自梦中回。

朝衫换了芰荷衣。

试捉客来参曲米,悔携家去住蓬莱。

二年孤负小园梅。

(0)

清平乐·其五

池塘烟锁。细柳金荑亸。春色恼人无一可。

燕子梅花相左。无聊自检残书。软裘犹殢温垆。

一夜小楼春雨,杏花消息何如。

(0)

绮寮怨·其五

叩齿梳头才了,玉凫烟未残。

又绮日、薄映南窗,垂帘处、院竹谁看。

晖晖玉山照座,金貂客、一洗郊岛寒。

听说诗、妙解人颐,莲花舌、似导鱼上竿。

尚忆湖亭倚栏。铜瓶活火,圆瓯细蹙微澜。

路远于天。更无意、乞东还。

惟余昌明一盏,绿玉色、透中边。肠枯自怜。

谁知饮茶足,诗更妍。

(0)

绮寮怨·其四

不信青门寒早,菊瓶香未残。

傍扣砌、密缀圆花,青霜里、越耐人看。

药娥徘徊欲上,琼楼远、祇恐天上寒。

甚夜乌、已定还惊,亭西竹、颤袅青玉竿。

徙倚东廊画栏。中庭荇藻,明明玉水生澜。

白雁横天。可捎得、锦书还。

依稀春明旧梦,梦不到、早梅边。婵娟可怜。

花和雪中竹,无比妍。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