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漠漠暗长堤,春尽人愁鸟又啼。
鬓发近来生处白,家园几向梦中迷。
霏微远树荒郊外,牢落空城夕照西。
唯有年光堪自惜,不胜烟草日萋萋。
杨花漠漠暗长堤,春尽人愁鸟又啼。
鬓发近来生处白,家园几向梦中迷。
霏微远树荒郊外,牢落空城夕照西。
唯有年光堪自惜,不胜烟草日萋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景象,充满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开篇“杨花漠漠暗长堤”,设定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情境,杨花如同细雨般轻轻飘落,覆盖在长长的堤岸上,春天即将结束,人心中自然产生了愁绪,而鸟儿的啼叫似乎也透露出一丝哀伤。
接着“春尽人愁鸟又啼”,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消逝和人们内心的忧虑。诗人通过“鬓发近来生处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头发逐渐变白,是时间在身体上留下的痕迹,也是生命流逝的一个象征。
“家园几向梦中迷”,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和迷茫。这里的“家园”不仅指物理上的家,也可能是心灵深处对温暖和安宁的追求。然而,这些都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境,充满了迷惘。
诗的后半部分“霏微远树荒郊外”,画出了一个空旷而又有些许萧瑟的景象。“牢落空城夕照西”则更深化了这种感觉,夕阳的余晖洒在了已经荒废的城堡上,给人一种时间的沉重感和空间的辽阔感。
最后,“唯有年光堪自惜,不胜烟草日萋萋”,表达了诗人对于珍惜时光的迫切心情。年华易逝,应该自己珍惜,而不是任由时间像野地里的烟草一样在无声中消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一个深沉、哀伤而又自警的主题。诗人以淡雅的笔触,捕捉到了春尽时节特有的氛围,以及人类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