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崔惟正》
《寄崔惟正》全文
明 / 张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瘴海风烟息,江关别意长。

思亲愁未了,忧国意难忘。

一将城东壁,孤军历异乡。

功名当此际,慎莫厌风霜。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宁所作的《寄崔惟正》。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崔惟正的深切思念与关怀,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功名的追求。

首联“瘴海风烟息,江关别意长”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心中久久不能平复的离愁别绪。瘴海,指南方湿热之地,常有瘴气弥漫,此处借以形容与友人离别的哀伤氛围。江关,指江边的关隘,象征着友人离去的地点,以及两人之间难以逾越的距离。

颔联“思亲愁未了,忧国意难忘”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思亲之愁,不仅是因为与亲人分离,更深层的是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忧国之意,则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即使在个人情感上有所困扰,对国家的责任感却始终铭记于心。

颈联“一将城东壁,孤军历异乡”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友人崔惟正身处异乡、孤独作战的情景。一将,可以理解为单个将领或诗人自己;城东壁,可能象征着战场或艰难环境;孤军,强调了个体在群体中的孤立无援状态;历异乡,则表明了长期在外漂泊的生活状态。这一联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身处困境的同情和对其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尾联“功名当此际,慎莫厌风霜”是对友人崔惟正的勉励之词。功名,既指个人的成就与荣誉,也暗含对国家贡献的期许;当此际,意味着在当前的艰难时刻,更应坚定信念,不畏艰难险阻。慎莫厌风霜,告诫友人要珍惜并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深厚怀念,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作者介绍

张宁
朝代:明   号:方洲   籍贯:浙江海盐   生辰:1426—1496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猜你喜欢

秋夜游东墅

云压高空雁阵低,江城历历草离离。

楼台秋淡玉箫远,帘幕夜寒铜漏迟。

明月鹭鸶菱叶浦,西风蟋蟀豆花篱。

一樽酒尽银河落,犹有残钟出古祠。

(0)

正月十二日至邵州十三日夜暴雨滂沱

邵州正月风气殊,鹑尾之南更山坞。

昨日已见三月花,今夜还闻五更雨。

笺与天公一破颜,走避北狄趋南蛮。

梦到龙门听涧水,觉来檐溜正潺潺。

(0)

岸帻

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

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

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

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闲吟。

(0)

蜡梅四绝句·其四

亭亭金步摇,朝日明汉宫。

当时好光景,一似此园中。

(0)

水车

江边终日水车鸣,我自平生爱此声。

风月一时都属客,杖藜聊复寄诗情。

(0)

憩黄秀才书堂

吾生如虚舟,万里常泛泛。

终年厌作客,著处思系缆。

道边何人居,花竹颇闲淡。

门庭净如拭,窗几光可鉴。

堂上满架书,朱黄方点勘。

把茅容卜邻,老死更谁憾。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