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张少卿赴召十首·其六》
《送张少卿赴召十首·其六》全文
宋 / 李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燕子楼成月满栏,缕金衣就酒翻澜。

从前乐府知多少,再到东山记谢安。

(0)
注释
燕子楼:古代名楼,这里指代某座有历史典故的建筑。
月满栏:月光洒满栏杆,描绘夜晚的宁静和华美。
缕金衣:用金线装饰的华丽服装。
酒翻澜:形容饮酒时衣摆飘动,或比喻情绪激动。
从前乐府:指古代的音乐作品或歌谣。
知多少:了解或记得的数量多。
再到东山:借用谢安退隐后复出的典故,表示重新振作。
记谢安:叙述关于谢安的故事。
翻译
燕子楼建成时,月光洒满栏杆,华丽的缕金衣在饮酒中摇曳生姿。
曾经知晓多少乐府歌曲,现在又要讲述东山再起的谢安故事。
鉴赏

这是一首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属于送别类。全诗通过对燕子楼景色的描绘和对从前乐府的回忆,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燕子楼成月满栏,缕金衣就酒翻澜。"

这两句采用了鲜明的意象,把燕子楼在月光下如同金装玉砌的景致描绘得淋漓尽致。"缕金衣"可能指的是月光下的燕子楼,或者是诗人心中的那份华丽和珍贵。而"就酒翻澜"则表现了诗人在送别之际,借酒来洗去离愁。

"从前乐府知多少,"

这句直接点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乐府"在这里不仅是指音乐,更隐含着对往昔欢乐聚会的怀念。

"再到东山记谢安。"

最后一句提到了历史上的高士谢安,谢安因其清高脱俗而闻名,他常居住在东山。诗人通过这一提及,表达了自己对于朋友即将远去的不舍,以及对友谊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祝愿。

作者介绍

李新
朝代:宋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猜你喜欢

夔州

夔子巴峡冲,风物异蜀境。

城居版作屋,江汲地无井。

四郊乏平原,冢墓缘山岭。

人传蚯蚓瘴,俗饮茱萸茗。

女妇尽背篮,老弱多垂瘿。

试问何所因,食彼山泉冷。

岩栖固不少,亦有长细颈。

似闻此土人,其性皆悍犷。

胸中忿畜者,瓮盎成项领。

是说理有之,云胡不自省。

我来适夏初,端坐愁日永。

况经六七月,官舍如沸鼎。

有雨未沾濡,蔬茹空盘皿。

清泉不敢吃,仅免河鱼梗。

投绂归去来,吾乡等箕颍。

(0)

藤枕

剡藤新织就,一榻共清凉。

琥珀珍难得,龙头贵莫当。

不辞拳石冷,宁羡锦囊香。

梦觉华胥乐,神怡四体康。

(0)

和张方回西湖二首·其一

房公巧栽植,花发四时春。

有竹能环水,无风不动蘋。

人亡留粉像,客至谢红尘。

梅柳年年色,相看白发新。

(0)

中秋日与诸公同游宝莲院分韵得尘字

路出青山近,招提更可人。

清心钟磬响,远迹簿书尘。

晚日池亭迥,秋风杖屦亲。

频来一尊酒,不畏老僧嗔。

(0)

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无月二首·其二

不见团圆桂景森,清辉一片本常今。

欲看静夜千家昼,先扫长空万里阴。

宇宙光明思佛掌,儿童嚬蹙见人心。

茫茫千里凭谁问,每使良辰罢访寻。

(0)

宿古峰驿诗四首·其二

故移一榻就高峰,推户褰帷猎猎风。

骨冷神清浑不寐,直疑人犯广寒宫。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