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云讲师应召还吴门》
《送云讲师应召还吴门》全文
明 / 来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老病蒙恩逐热还,宝泉颁赐起衰颜。

木杯度月百花外,槲笠挂云双树间。

咒罢龙公斋鼓寂,讲馀狮子定钟闲。

也知去住无心好,浑似当时未出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多病的僧人接受朝廷恩赐,重拾活力,游历山水的情景。诗中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

首句“老病蒙恩逐热还”,开篇即点明了僧人的身份和处境,他因年老体弱而受到朝廷的恩赐,得以离开尘世的喧嚣,前往温暖之地。这既体现了朝廷对僧人的尊重与关怀,也暗示了僧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宝泉颁赐起衰颜”一句,通过“宝泉”这一象征物,展现了僧人精神状态的转变。泉水被视为灵性之源,此处不仅指物质上的赐予,更寓意着精神上的滋养,使僧人焕发新生,面容焕然一新。

“木杯度月百花外,槲笠挂云双树间”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僧人在月光下手持木杯,漫步于花丛之外,头戴槲笠,身影隐于云雾之中,双树之间的情景。这种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仿佛置身于远离尘嚣的仙境,表达了诗人对僧人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生活的赞美。

“咒罢龙公斋鼓寂,讲馀狮子定钟闲”则进一步展示了僧人的修行生活。在完成对龙神的祈福仪式后,斋堂内鼓声寂静,说明了僧人内心的平静与专注;讲经结束后,狮子座上的定钟悠然自鸣,象征着内心的安定与智慧的传承。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僧人修行的严谨与深邃。

最后,“也知去住无心好,浑似当时未出山”两句,表达了僧人对自由与平静生活的向往,无论是去是留,都以一颗无心的态度面对,仿佛回到了最初未踏入红尘之时的状态。这种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心境,是对人生最高境界的追求与实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以及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充满了禅宗思想的韵味。

作者介绍

来复
朝代:明

(?—1391)明僧,江西丰城人,俗姓王,字见心。少出家于邑之西方寺。明内典,通儒术,能诗善文。明初以高僧召至京,与宗泐齐名。洪武二十四年坐胡惟庸党诛。有《蒲庵集》。
猜你喜欢

姜泉流渺渺,夹砌树阴阴。

(0)

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其五射雕

能将一箭落双雕,万里胡尘当日销。

永使威名振沙漠,犬戎无复吠唐尧。

(0)

元孚五十年前游天台宿建公院登华顶攀琪树观石桥之险绝缅怀昔游因为绝句寄知建长老兼呈台州王司马

天生石月架空虚,树缀龙髯子贯珠。

三十年前已攀折,建公曾到上方无。

(0)

题李戡山居

三亩溪田竹径通,道情交态只渔翁。

青山夜入孤帆远,碧水秋澄一槛空。

自以蛙声为鼓乐,聊将草色当屏风。

莫言酷学无知己,未必王音不荐雄。

(0)

治平山房

朝来风雨正凄凄,怅望烟波云树低。

读罢离骚閒伫立,青青芦叶鹧鸪啼。

(0)

咏竹

山阴谁种碧琳琅,日日春风绕画堂。

海上月明吹玉笛,令人错认是潇湘。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