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萧萧浩无主,长虹晓射咸阳柱。
马角生成乌白头,遂令祖龙环柱舞。
端门两两蛮夷人,九楹错绮排九宾。
将军有头不得语,开函怒目犹如嗔。
殿上呼王王负剑,夫人匕首何曾验。
荆卿大笑药囊前,虹影犹侵血花艳。
虹欲斗龙龙未死,龙死扶苏作天子。
天意亡秦必在胡,鲍杂龙腥此时是。
寒风萧萧浩无主,长虹晓射咸阳柱。
马角生成乌白头,遂令祖龙环柱舞。
端门两两蛮夷人,九楹错绮排九宾。
将军有头不得语,开函怒目犹如嗔。
殿上呼王王负剑,夫人匕首何曾验。
荆卿大笑药囊前,虹影犹侵血花艳。
虹欲斗龙龙未死,龙死扶苏作天子。
天意亡秦必在胡,鲍杂龙腥此时是。
这首《荆卿行》由明代诗人黎遂球创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的壮烈场景。
首句“寒风萧萧浩无主”渲染出一种凄冷、空旷的氛围,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悲剧。接着,“长虹晓射咸阳柱”一句,以长虹的出现象征着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为故事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随后,“马角生成乌白头,遂令祖龙环柱舞”两句,运用奇特的比喻,将历史人物的命运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暗示了秦始皇的命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端门两两蛮夷人,九楹错绮排九宾”描绘了秦宫中隆重的接待仪式,凸显了秦朝的威严与奢华。然而,“将军有头不得语,开函怒目犹如嗔”则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残酷与不公,将军虽有言说之权,却因形势所迫而无法发声,其内心的愤怒与无奈跃然纸上。
“殿上呼王王负剑,夫人匕首何曾验”描述了秦王与荆轲之间的紧张对峙,以及荆轲夫人试图助阵的尝试,但最终未能改变结局。接下来,“荆卿大笑药囊前,虹影犹侵血花艳”展现了荆轲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与决绝,其笑容中蕴含着对命运的蔑视和对理想的坚持。
最后,“虹欲斗龙龙未死,龙死扶苏作天子。天意亡秦必在胡,鲍杂龙腥此时是”四句,以虹与龙的斗争象征着历史的更迭与命运的轮回。扶苏的死亡预示着秦朝的衰败,而“天意亡秦必在胡”则暗示了外族力量对秦朝的冲击。全诗以“鲍杂龙腥”收尾,既是对荆轲行刺行动的总结,也是对秦朝灭亡原因的一种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与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的颂扬、对权力斗争的批判,以及对历史命运的深思,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醮坛山下路,消息拟春风。
遥知底处人,欢喜得西公。
绣衣还西州,锦账空南宫。
使君五马行,岂减御史骢。
法云尝负没弦琴,有曲古名清夜吟。
心指寂寥谁肯顾,遇公倾耳作知音。
吴民疲病惭攻治,寻胜西湖不放稀。
秋后涛江增气势,夜深灯市斗光辉。
望云翻忆青山旧,上印须添白发归。
孝弟里闾松竹茂,柴扉谁复羡朱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