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心贯真始,独澈清夜言。
孤阳中黍微,以坎孕其元。
盲风吹谰辞,散漫无根源。
笑彼荧听多,不森静室藩。
仙语雷过軿,佛定虹挂幡。
未导至幽窾,难通众妙门。
视天若梦梦,成性终存存。
悦辞春鸟歌,苦谢秋虫喧。
大叩俟钟簴,小悟资墙垣。
多疑人或狐,善啸我还猿。
安庸断障碍,庶几惩劳烦。
漫思君子聪,早钝前世根。
吉祥止虚白,一例忘朝昏。
冥心贯真始,独澈清夜言。
孤阳中黍微,以坎孕其元。
盲风吹谰辞,散漫无根源。
笑彼荧听多,不森静室藩。
仙语雷过軿,佛定虹挂幡。
未导至幽窾,难通众妙门。
视天若梦梦,成性终存存。
悦辞春鸟歌,苦谢秋虫喧。
大叩俟钟簴,小悟资墙垣。
多疑人或狐,善啸我还猿。
安庸断障碍,庶几惩劳烦。
漫思君子聪,早钝前世根。
吉祥止虚白,一例忘朝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名为《张培基作耳聋诗见贻依韵答之》。全诗以“耳聋”为题,借以抒发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中开篇“冥心贯真始,独澈清夜言”,表达出诗人深入内心,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接着,“孤阳中黍微,以坎孕其元”运用自然景象隐喻,暗示在孤独与平凡中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力量。随后,“盲风吹谰辞,散漫无根源”则描绘出外界纷扰与内心的平静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保持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仙语雷过軿,佛定虹挂幡”两句,通过仙佛的象征,进一步阐述了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主题。接下来,“未导至幽窾,难通众妙门”表达了对深入探索真理、理解宇宙奥秘的渴望。
“视天若梦梦,成性终存存”以梦境比喻现实,强调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最后,“悦辞春鸟歌,苦谢秋虫喧”通过季节更替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对烦恼的摒弃。
“大叩俟钟簴,小悟资墙垣”则以敲钟与学习为例,寓意通过不断努力与积累,达到心灵的觉醒与成长。结尾“多疑人或狐,善啸我还猿”以动物的比喻,警示人们要警惕外界的诱惑,保持自我本性。全诗以“安庸断障碍,庶几惩劳烦”结束,表达了诗人对于消除障碍、追求内心平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耳聋这一独特视角,探讨了人生的诸多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有芸黄其华,在彼众草中。
清香濯晓露,秀色摇春风。
幸依华堂阴,一顾曾不蒙。
大雅彼君子,偶来从学宫。
文章高一世,论议伏群公。
多识由博学,新篇匪雕虫。
唱酬烂众作,光煇发幽丛。
在物苟有用,得时宁久穷。
可嗟凡草木,粪壤自青红。
报国勤劳已蔑闻,终身荣遇最无伦。
老为南亩一夫去,犹是东宫二品臣。
侍从籍通清切禁,笑歌行作太平民。
欲知念旧君恩厚,二者难兼始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