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到湖州,救得饥民岁又周。
阅遍炎凉还自笑,坐靡廪饩更何求。
渊明栗里终归去,太史周南枉滞留。
咄咄大钧何必问,固知薄命与仇谋。
去年今日到湖州,救得饥民岁又周。
阅遍炎凉还自笑,坐靡廪饩更何求。
渊明栗里终归去,太史周南枉滞留。
咄咄大钧何必问,固知薄命与仇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虞俦所作的《戏书》,通过回顾去年在湖州的经历,诗人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自己清贫生活的淡然态度。首句“去年今日到湖州”点明时间,紧接着“救得饥民岁又周”展现了诗人救济灾民的善举,显示出其忧民情怀。
“阅遍炎凉还自笑”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笑中带有一丝自嘲,暗示了他深知官场冷暖。后句“坐靡廪饩更何求”进一步表明,诗人不贪图物质享受,只求能为百姓做事。
诗人以陶渊明和太史公为例,“渊明栗里终归去”暗指自己希望能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而“太史周南枉滞留”则表达对自己滞留官场的无奈。最后两句“咄咄大钧何必问,固知薄命与仇谋”流露出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感叹,认为自己的不幸遭遇可能源于宿命,但仍然坚守道义,不与世俗之仇相争。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又有个人志向的表白,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