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陈讲师》
《寄陈讲师》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闻道山中客,年来鬓欲皤。

静便三径小,贫觉一身多。

且喜诗无病,从教睡作魔。

故人今领众,犹足慰蹉跎。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寄陈讲师》。诗中通过描述对隐居之人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深刻理解。

首联“闻道山中客,年来鬓欲皤”,开篇即以“山中客”这一形象引出话题,点明了诗的主题——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随着岁月的流逝,山中之人的鬓发已显斑白,这不仅是时间的痕迹,也暗示着生活的平静与淡泊。

颔联“静便三径小,贫觉一身多”,进一步描绘了隐居者的生活状态。在宁静的环境中,即使是简陋的三径也能让人感到满足;而物质上的贫乏,反而让心灵更加充实,凸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颈联“且喜诗无病,从教睡作魔”,表达了诗人对陈讲师的欣赏之情。这里的“诗无病”既是对陈讲师才华的肯定,也是对其作品质量的高度评价;“从教睡作魔”则体现了诗人对陈讲师生活态度的理解和认同,即使偶尔沉溺于睡眠,也是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无需过分苛求。

尾联“故人今领众,犹足慰蹉跎”,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陈讲师如今能够带领众人,继续追求理想与事业的欣慰之情。同时,“慰蹉跎”一词,既是对陈讲师过去岁月的感慨,也是对自身或他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可能经历的挫折与等待的一种宽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和对友人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是朱熹诗歌中的佳作。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禁中观雨

天连仙掌曙光分,龙气遥瞻五色文。

山势浮依金殿转,檐声清报玉堂闻。

似知佳节催农事,愿比甘霖奉圣君。

昔日侍臣怜宋玉,空将丽藻赋行云。

(0)

雪夜听沈仁甫谈乡事

乡事连床话未休,春寒寂寂送春愁。

素衣怜子客千里,书烛摇人风满楼。

燕地雪花偏入暮,故园杨柳几经秋。

多情若问吴淞水,犹绕侬家日夜流。

(0)

谷亭经旧寓

土屋曾为客,朱炎夜见星。

枣林连驿路,麦饭趁鱼腥。

万里看双鬓,三年抱一经。

经行重俯仰,枫树晚冥冥。

(0)

元夕怀都下之游五首·其四

紫禁烟花一万层,鳌山云里见崚嶒。

繁星散作宫中炬,明月来为殿上灯。

(0)

江南思四首寄曹毅之·其二

月冷荒祠苦竹,秋清玉殿苍苔。

一望云帆无际,沙明白鸟飞来。

(0)

风雨

西郊秋日暮,雨细更风斜。

应为重阳近,来催菊著花。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