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底青春留不住。功名薄似风前絮。
何似瓮头春没数。都占取。只消一纸长门赋。
寒日半窗桑柘暮。倚阑目送繁云去。
却欲载书寻旧路。烟深处。杏花菖叶耕春雨。
鬓底青春留不住。功名薄似风前絮。
何似瓮头春没数。都占取。只消一纸长门赋。
寒日半窗桑柘暮。倚阑目送繁云去。
却欲载书寻旧路。烟深处。杏花菖叶耕春雨。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毛滂的《渔家傲(其三)》。诗中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易逝和功名难以留存的感慨。
“鬓底青春留不住”一句直接点明主题,青春如同鬓发下的花朵,不可阻挡地流逝。紧接着,“功名薄似风前絮”则用轻薄如絮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功名难以留存。
“何似瓮头春没数”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转,春天来去匆匆,如同瓮中之水,不可计数。接着,“都占取。只消一纸长门赋”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只愿用一纸文书(长门赋)来占据那份记忆。
“寒日半窗桑柘暮”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了室内的桑树和柘枝上,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随后,“倚阑目送繁云去”则展现了诗人在栏杆旁边眺望远方,目送着流动的云朵,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胸怀。
“却欲载书寻旧路”表明诗人仍然怀念往日,想要带着书籍回到记忆中的老路上去。最后,“烟深处。杏花菖叶耕春雨”则是对远方景色的一种描绘,杏花和菖蒲叶在春雨中生长,在烟雾缭绕之中显得格外迷人。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幽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青春、功名和往昔美好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