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在外,月色八分强。
军欲还乡须罢战,忽然蚀尽倒城亡,将死向郊荒。
兵在外,月色八分强。
军欲还乡须罢战,忽然蚀尽倒城亡,将死向郊荒。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与月色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战争对城市和人民的潜在威胁。"兵在外,月色八分强",开篇即以月色之明暗隐喻战争的紧张与激烈。"八分强"暗示着月光虽未完全照亮大地,但已足够显现出战场的轮廓,预示着战争的残酷与不可预测性。
接着,“军欲还乡须罢战”,表达了士兵们渴望和平与回归家园的愿望,这是人性中最基本的追求,也是战争背后最深层的人文关怀。然而,“忽然蚀尽倒城亡”则揭示了战争的无情与毁灭性,月光的“蚀尽”象征着和平的消失,城市的“倒亡”意味着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灾难。
最后,“将死向郊荒”点明了战争的最终结局往往是将领的牺牲,以及战争给社会带来的荒凉景象。整首诗通过月色的变化,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战争状态相联系,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象征和隐喻,通过月色的变化来反映战争的动态和影响,具有深刻的寓意和情感共鸣,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探讨战争与和平主题的佳作之一。
册府号冀北,一时聚奇材。
嗟我虽末至,尚及相追陪。
胡子真老骥,元章盖龙媒。
尔来厌名缰,蹙踏游九垓。
王子乃汗血,疑是西极徕。
忠精贯日月,声名震陪儓。
君王市骏骨,得此七尺騋。
秣以天山禾,贮之黄金台。
玉勒绣罗鞍,映带文锦鞯。
谓言开道路,亦复薄蓬莱。
乞归丞相府,连月书百回。
东郊台公姓,笑渡涛江雷。
奉身信美矣,体国安在哉。
帝家十二闲,何尝列驽骀。
迟子复立仗,来归勿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