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行三五夜,息棹隐中洲。
月光随浪动,山影逐波流。
客行三五夜,息棹隐中洲。
月光随浪动,山影逐波流。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江边泊船时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月夜下的水波与山影,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客行三五夜”,点明了时间是在农历每月的十五左右,这个时刻月亮最圆,给人以圆满和美好的感觉。接着,“息棹隐中洲”描绘了船只停泊在江心洲的情景,暗示了诗人暂时远离了尘嚣,寻求内心的宁静。
“月光随浪动”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月光与江水相互映照的景象。月光不仅照亮了水面,也随着波浪的起伏而波动,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这种景象既美丽又富有诗意,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月光与水波之间的互动。
“山影逐波流”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视野,将山的倒影引入水中,随着水流缓缓移动。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寓意着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界的融合,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月夜江边的独特魅力,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洛神有灵逸,古庙临空渚。
暴雨驳丹青,荒萝绕梁梠。
野风旋芝盖,饥乌衔椒糈。
寂寂落枫花,时时斗鼯鼠。
常云三五夕,尽会妍神侣。
月下留紫姑,霜中召青女。
俄然响环佩,倏尔鸣机杼。
乐至有闻时,香来无定处。
目瞪如有待,魂断空无语。
云雨竟不生,留情在何处。
八十馀年住镜岩,鹿皮巾下雪髟髟。
床寒不奈云萦枕,经润何妨雨滴函。
饮涧猿回窥绝洞,缘梯人歇倚危杉。
如何计吏穷于鸟,欲望仙都举一帆。
鱼笋朝餐饱,蕉纱暑服轻。
欲为窗下寝,先傍水边行。
晴引鹤双舞,秋生蝉一声。
无人解相访,有酒共谁倾。
老更谙时事,闲多见物情。
只应刘与白,二叟自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