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来鸿秋可怜,孤城晚眺正苍然。
向传李白题诗处,重见玄晖在郡年。
霜后鸣砧千户月,风前哀笛一江烟。
倚阑却忆龙山会,谁共黄花插酒边。
落叶来鸿秋可怜,孤城晚眺正苍然。
向传李白题诗处,重见玄晖在郡年。
霜后鸣砧千户月,风前哀笛一江烟。
倚阑却忆龙山会,谁共黄花插酒边。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城东楼晚眺的景象,充满了萧瑟与怀旧之情。首句“落叶来鸿秋可怜”,以落叶和南归的大雁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时光的流逝,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孤城晚眺正苍然”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独与苍凉的感觉,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略显寂寥的场景中。
接下来,“向传李白题诗处,重见玄晖在郡年”两句,巧妙地引用了李白和谢玄晖两位古代诗人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往文人墨客风采的追忆与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文学创作的追求与向往。
“霜后鸣砧千户月,风前哀笛一江烟”这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霜后的砧声与月光交织,哀笛声在江面上飘荡,营造了一种凄清而又富有诗意的意境,将读者的情感引向更深沉的思考。
最后,“倚阑却忆龙山会,谁共黄花插酒边”两句,通过回忆与想象,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场景相结合,表达了对友情、相聚以及美好时光的怀念。倚靠栏杆,回想起曾经的聚会,却不知此刻与自己一同饮酒赏菊的人是谁,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深情缅怀,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记忆的珍视与怀念。
称伊虎舅,斑斑玳瑁,身边频觑。
食有溪鲜,又上小庭高树。如丘拗怒。
想唤汁、多应回顾。何事费,峨眉画手,穴中空怖。
延颈盘旋争赴。笑绿沙帏底,深怜群聚。
销得侯封,也算北门长护。青钱百数。
买双耳、微痕添锯。窥鹦鹉。月季花前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