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纵牛眠柳阴,一叟渡牛陂水深。
此眠定无南柯梦,此渡不忧人鲊瓮。
蓑风笠雨开荒寒,是谁幻化生毫端。
嘻其太平古天下,不然人牛两奚暇。
一童纵牛眠柳阴,一叟渡牛陂水深。
此眠定无南柯梦,此渡不忧人鲊瓮。
蓑风笠雨开荒寒,是谁幻化生毫端。
嘻其太平古天下,不然人牛两奚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通过对比现实与幻想,表达了诗人对于太平盛世的向往。
首两句“一童纵牛眠柳阴,一叟渡牛陂水深”生动地勾勒出一个牧童在柳树下放牛休息,而老者则在河流浅滩处驾牛过水的情景。这里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和谐与宁静。
接着,“此眠定无南柯梦,此渡不忧人鲊瓮”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赞美,认为这样的场景不会有惊扰或不安,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南柯指的是古代传说中能够引起噩梦的树,而鲊瓮则是捕鱼工具,这里都是用来比喻干扰与忧虑。
“蓑风笠雨开荒寒”一句,通过对牧童头戴蓑笠(一种编织物)抵御风雨、在荒凉之地开垦耕作的情形,描绘了农民的艰苦劳作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最后,“是谁幻化生毫端”一句,诗人疑问这是谁的幻术使得牛羊在寒冷中也能安然无恙,生机勃勃。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惊叹和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界力量的敬畏。
全诗最后,“嘻其太平古天下,不然人牛两奚暇”则是诗人的感慨,认为这是古代太平盛世的景象,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人与牛都只能在忙碌和劳累中度过。这里“奚暇”指的是闲暇自得的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村生活的宁静、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以及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和谐美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