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慈门刹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
一一诸相莫不然,是故见者无厌足。
清净慈门刹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
一一诸相莫不然,是故见者无厌足。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所作的偈颂之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中的重要观念。"清净慈门刹尘数"描绘了一个清净无染的佛门世界,如同无数尘埃般的无数寺庙,象征着佛法的广大和包容。"共生如来一妙相"强调了众生与佛的同一性,众生皆有佛性,佛的智慧和慈悲是共同具有的。
"一一诸相莫不然"进一步说明,每一个现象、每一面相都蕴含着佛的教诲和真理,没有例外。"是故见者无厌足"则揭示了修行者的境界,即见到这一切后,心中对佛法的追求和领悟是无穷尽的,不会感到满足,反而会更加深入探索。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佛教的空性观和修行的无尽追求,体现了禅宗注重直观体验和内心领悟的特点。
山溪流㶁㶁,山田半砂砾。
羸牛领破耕不息,午饥眼花在牛脊。
我饥田舍无糟糠,但愿天常雨粟盈官仓。
官租吏征有故常,官籴吏横如虎狼。
君不见先年春旱牛遇疫,妻儿挽犁代牛力。
又不见前年龠米抵金璧,僵尸横草乌不食。
吏奸积久为农患,吏爱谷贵农爱贱。
使君道上闻农叹,下车蠲籴不待旦。
令行去奸如疾风,心宁负官不负农。
溪流帖帖船上下,左司文成高纸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