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秋雨病相如,冷暖谁来问起居。
作吏未餐一升饭,投荒补读五车书。
已甘小谪成禅虱,剩有间情辨鲁鱼。
白日昭昭何处去,空余团扇墨痕濡。
秋风秋雨病相如,冷暖谁来问起居。
作吏未餐一升饭,投荒补读五车书。
已甘小谪成禅虱,剩有间情辨鲁鱼。
白日昭昭何处去,空余团扇墨痕濡。
这首清代徐大镛的《秋日漫兴(其二)》描绘了诗人身处秋风秋雨中的孤寂与坚韧。首句“秋风秋雨病相如”,以典故“病相如”自比,暗示身体不适,同时借秋风秋雨渲染出凄凉的氛围。次句“冷暖谁来问起居”,表达了无人关心的落寞,流露出对关怀的渴望。
“作吏未餐一升饭,投荒补读五车书”两句,通过写自己为官清贫,但仍坚持读书,展现出诗人勤奋好学和坚韧不屈的精神。这里的“五车书”是形容读书之多,表明他对知识的追求超越了物质生活的困顿。
“已甘小谪成禅虱,剩有间情辨鲁鱼”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贬谪的淡然态度,将自己比作禅定中的小虫,即使处境艰难也能静心修行。而“辨鲁鱼”则寓言般地表示他依然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如同分辨鲁国的鱼(典故,比喻精明之人)。
尾联“白日昭昭何处去,空余团扇墨痕濡”以白日喻指时光流逝,感叹时光匆匆,无人共享,只剩下手中闲置的团扇上斑驳的墨迹,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岁月的痕迹。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遭际感慨,又有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人格魅力。
吴波浮动,看中流翻月,半江金碧。
醉舞空明三万顷,不管_娥愁寂。
指点琼楼,凭虚有路,鲸背横东极。
水云飘荡,阑干千丈无力。
家世回首沧洲,烟波渔钓,有鸱夷仙迹。
一笑闲身游物外,来访扁舟消息。
天上今宵,人间此地,我是风前客。
涛生残夜,鱼龙惊听横笛。
湖山如画,系孤篷柳岸,莫惊鱼鸟。
料峭春寒花未遍,先共疏梅索笑。
一梦三年,松风依旧,萝月何曾老。
邻家相问,这回真个归到。
绿鬓新点吴霜,尊前强健,不怕衰翁号。
赖有风流车马客,来觅香云花岛。
似我粗豪,不通姓字,只有银瓶倒。
奔名逐利,乱帆谁在天表。
水乡霜落,望西山一寸,修眉横碧。
南浦潮生帆影去,日落天青江白。
万里浮云,被风吹散,又被风吹积。
尊前歌罢,满空凝淡寒色。
人世会少离多,都来名利,似蝇头蝉翼。
赢得长亭车马路,千古羁愁如织。
我辈情钟,匆匆相见,一笑真难得。
明年谁健,梦魂飘荡南北。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十年旧事,醉京花蜀酒,万葩千萼。
一棹归来吴下看,俯仰心情今昨。
强倚雕阑,羞簪雪鬓,老恐花枝觉。
揩摩愁眼,雾中相对依约。
闻道家燕团栾,光风转夜,月傍西楼落。
打彻梁州春自远,不饮何时欢乐。
沾惹天香,留连国艳,莫散灯前酌。
袜尘生处,为君重赋河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