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春桐始花,青青柳枝插檐斜。
内园小儿得新火,紫烟已遍金张家。
双鸾吹笙调莺舌,起踏秋千弄明月。
夜深步转玉阑东,笑倚梨花一株雪。
东风吹春桐始花,青青柳枝插檐斜。
内园小儿得新火,紫烟已遍金张家。
双鸾吹笙调莺舌,起踏秋千弄明月。
夜深步转玉阑东,笑倚梨花一株雪。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一幅生动画面,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节日的欢乐气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里自然界的生机与人们的欢愉。
首句“东风吹春桐始花”,春风轻拂,桐树开始绽放花朵,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接着,“青青柳枝插檐斜”描绘了柳树在春风中轻轻摇曳的情景,展现出春天的柔美与活力。
“内园小儿得新火,紫烟已遍金张家”一句,通过描写孩子们在清明节得到新火,以及紫烟弥漫在金家的场景,不仅体现了节日的习俗,也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双鸾吹笙调莺舌,起踏秋千弄明月”描绘了一幅儿童在月光下嬉戏的画面,双鸾(可能指两个孩子)吹着笙,调和着莺鸟的鸣叫声,他们欢快地在秋千上跳跃,享受着月夜的宁静与乐趣。
最后,“夜深步转玉阑东,笑倚梨花一株雪”则将画面推向夜晚,人物活动逐渐减少,但依然充满诗意。主人公在夜深时分,漫步至玉栏旁,倚靠在一株梨花树下,梨花如雪,映衬着月色,整个场景显得静谧而美好,透露出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美景和人们的生活情趣,既有节日的热闹,也有夜晚的宁静,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霜晓无轻飔,长淮净如眼。
招携南山游,老子兴不浅。
不从千步桥,飞度一渔舠。
中流鼓素楫,鲂鱮欻惊跳。
禅叟延游客,匆匆问行色。
千里远京关,浮骖去安适。
长啸指沧浪,濯缨湔我裳。
朱门曳裾地,槐柳自成行。
多年困靴板,未立中人产。
沈痼迫衰迟,求田咄何晚。
神丸傥驻延,投此寄馀年。
凿室邻杨氏,然薪系太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