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坐俯孤岑,翛然出世心。
烟霞千嶂晓,桑柘半溪阴。
鹤去亭犹古,人幽山更深。
已看尘迹远,况复近东林。
兀坐俯孤岑,翛然出世心。
烟霞千嶂晓,桑柘半溪阴。
鹤去亭犹古,人幽山更深。
已看尘迹远,况复近东林。
这首明代诗人王立道的《登孤山用唐人张祜韵》描绘了诗人独自登临孤山的景象,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兀坐俯孤岑",他独自静坐,凝视着孤独的山峰,流露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翛然出世心"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追求自由无拘的生活态度。
"烟霞千嶂晓",清晨的雾气和山间的云霞交相辉映,景色如画,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桑柘半溪阴"则描绘了山间田园的恬静,桑树和柘树在小溪两岸投下阴影,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鹤去亭犹古,人幽山更深",诗人提到的鹤去而亭依旧古老,更显出山中的寂静和岁月的沉淀。"人幽"二字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但同时也强化了他对深山幽境的向往。
最后两句"已看尘迹远,况复近东林",诗人表达自己已经远离尘世的纷扰,接近了隐逸之地东林,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生活的淡泊。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禅意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绕枝倦鹊,鬓萧萧、肯信如今犹客。
风雪荷衣寒叶补,一点灯花悬壁。
万里舟车,十年书剑,此意青天识。
泛然身世,故家休问清白。
却笑醉倒衰翁,石床飞梦,不入槐安国。
只恐溪山游未了,莫叹飘零南北。
滚滚江横,呜呜歌罢,渺渺情何极。
正无聊赖,天风吹下孤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