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灯影里雁声秋,半夜西风起北楼。
万里漫添胡马色,几年浑减朔方忧。
关河积水连天迥,城阙疑云拂曙浮。
细雨朝回问裘褐,老郎惭为病躯谋。
寒灯影里雁声秋,半夜西风起北楼。
万里漫添胡马色,几年浑减朔方忧。
关河积水连天迥,城阙疑云拂曙浮。
细雨朝回问裘褐,老郎惭为病躯谋。
这首诗描绘了初寒时节的凄清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寒灯影里雁声秋”以寒夜中的孤灯和南飞的大雁,营造出一种寂寥悲凉的氛围,暗示季节的更替与时光的流逝。接着,“半夜西风起北楼”,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寒冷与孤独,同时暗示着远方的动荡。
“万里漫添胡马色,几年浑减朔方忧。”这两句通过“胡马”与“朔方忧”的描述,反映了边疆的战乱与不安,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诗人用“漫添”和“浑减”这两个词,生动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局势的变化。
“关河积水连天迥,城阙疑云拂曙浮。”这里运用了壮阔的自然景观来衬托人的渺小与历史的深远,关河的积水与天空的辽远形成对比,而拂晓时分的疑云则增添了一种神秘与未知感。
最后,“细雨朝回问裘褐,老郎惭为病躯谋。”诗人借细雨和裘褐(厚重的衣服)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同时,“老郎惭为病躯谋”一句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自责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易逝、健康宝贵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初寒时节的个人感受和社会变迁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疏星澹不芒,破月冷无色。
千年塞下曲,忽向窗中得。
当空劲作六龙嘶,四海一声天地寂。
长呼渺渺振长风,引起浮云却无力。
此声谁谓非恶声,借问何人有长策。
汉家有客北海北,节毛落尽头毛白。
听此空令双泪垂,中原雁断无消息。
南枝越鸟莫惊飞,牢落天涯永相失。
江上旧梅花,今夜落谁家?
楼头有恨知何事,牵住青空几缕霞。
辽海有黄鹤,翛然出尘姿。
结巢青松顶,百丈无柯枝。
磐石护其卵,清露哺其儿。
一朝羽翼成,丹霄恣遨嬉。
夕倦宿月窟,朝饥饮瑶池。
升高忽反顾,昔是今已非。
归来三叹息,尘俗无由知。
焉能与众鸟,碎啄随雄雌。
欲语不可了,复作摩天飞。
仰望邈不及,千载留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