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轮穷旷劫,初度起秋毫。
一寸心能照,三千界莫逃。
许吾无乃过,竟此未相遭。
使有相遭处,天其损我高。
火轮穷旷劫,初度起秋毫。
一寸心能照,三千界莫逃。
许吾无乃过,竟此未相遭。
使有相遭处,天其损我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赠予五行家涂舜举的作品,以"火轮"和"秋毫"为象征,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内涵。首句"火轮穷旷劫"描绘了一个宏大的时空背景,暗示五行家的学问深远,超越了寻常的时间与空间。"初度起秋毫"则形象地比喻五行家洞察细微的能力,如同秋毫之末的观察力。
接下来的两句"一寸心能照,三千界莫逃"进一步强调了五行家内心的智慧和洞察力,他的洞察力无所不在,即使是广阔无垠的世界也无法逃脱其洞悉。诗人在这里对涂舜举的学识和能力表示赞叹。
然而,诗人也流露出一丝谦逊和自省,"许吾无乃过,竟此未相遭",他承认自己可能过于仰视对方,认为自己与涂舜举的境界尚有差距。最后两句"使有相遭处,天其损我高",诗人设想如果有机会真正相遇,可能会对自己的高度有所降低,这既是对对方的敬意,也是对自己追求卓越的自我鞭策。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五行家的智慧和洞察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身的谦逊和对知识的敬畏。
策蹇寻山冒残暑,食宿招提已四五。
仙嶂灵湫那得逢,枉使人畜挥汗雨。
精庐雕饰为檀越,佛衣陊剥见黄土。
佛法一线在戒坛,叩门先听松声寒。
横广平台五十步,穆穆护法排苍官。
墨云倒垂逾万斛,压折白石回阑干。
潮音震荡纤壒扫,气象已足肃群顽。
矫如神龙下听去,赫若天王司当关。
十松庄慢皆异态,各各淩霄斗苍黛。
一株偃蹇甘独舞,不与群松论向背。
此树问年臆可知,开皇下迄耶律代。
门内白足鸣鼓钟,年年传法欺愚蒙。
何人饱食携坐具,享此万壑清凉风。
风动树开见山趾,帝畿浩浩穷百里。
长波如带抱坛来,历劫不枯桑乾水。
回望西山众精蓝,只如房蜂与穴蚁。
彼法开山信有人,善踞灵奇为栖止。
定知末法三千年,法终不灭松不死。
《戒坛松歌》【清·张之洞】策蹇寻山冒残暑,食宿招提已四五。仙嶂灵湫那得逢,枉使人畜挥汗雨。精庐雕饰为檀越,佛衣陊剥见黄土。佛法一线在戒坛,叩门先听松声寒。横广平台五十步,穆穆护法排苍官。墨云倒垂逾万斛,压折白石回阑干。潮音震荡纤壒扫,气象已足肃群顽。矫如神龙下听去,赫若天王司当关。十松庄慢皆异态,各各淩霄斗苍黛。一株偃蹇甘独舞,不与群松论向背。此树问年臆可知,开皇下迄耶律代。门内白足鸣鼓钟,年年传法欺愚蒙。何人饱食携坐具,享此万壑清凉风。风动树开见山趾,帝畿浩浩穷百里。长波如带抱坛来,历劫不枯桑乾水。回望西山众精蓝,只如房蜂与穴蚁。彼法开山信有人,善踞灵奇为栖止。定知末法三千年,法终不灭松不死。
https://shici.929r.com/shici/GASLgbJk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