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忧遂成阴,昏色遍苍莽。
我醉忧已忘,天地当开朗。
何以酒醒后,犹然在檐上。
云是方春时,暗助草木长。
凝阴而无阳,亦非善培养。
岂因世道非,寰宇盈魍魉。
日月不照临,星辰羞布象。
每睹万类心,俱称上天广。
移转亦何难,梦梦如抱怏。
地底周雷声,骄乌绝心想。
四望如无馀,举意同罗网。
安得最高峰,云外独来往。
积忧遂成阴,昏色遍苍莽。
我醉忧已忘,天地当开朗。
何以酒醒后,犹然在檐上。
云是方春时,暗助草木长。
凝阴而无阳,亦非善培养。
岂因世道非,寰宇盈魍魉。
日月不照临,星辰羞布象。
每睹万类心,俱称上天广。
移转亦何难,梦梦如抱怏。
地底周雷声,骄乌绝心想。
四望如无馀,举意同罗网。
安得最高峰,云外独来往。
这首诗名为《苦雨》,出自宋代诗人许必胜之手。全诗以雨为主题,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忧虑。
"积忧遂成阴,昏色遍苍莽"两句开篇便描绘出一幅阴霾天气的图景,忧思如同积累的云层,笼罩着整个世界。接着"我醉忧已忘,天地当开朗"则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希望借此暂时忘却烦恼,以至于认为即便是天地也应因之而明朗。
然而"何以酒醒后,犹然在檐上"一句又现实地指出,尽管酒精可能让人暂时逃避现实,但清醒之后,忧虑仍旧如影随形。诗人此时意识到春天本应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云是方春时,暗助草木长"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生命力旺盛的赞美之情。
紧接着"凝阴而无阳,亦非善培养。岂因世道非,寰宇盈魍魉"则揭示出诗人对现实世界不满和批判的心声,认为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如同不良的社会环境,不利于生命的成长和发展。
随后"日月不照临,星辰羞布象。每睹万类心,俱称上天广"几句,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界中太阳、月亮和星辰被阴云遮蔽,以及对万物生命力强弱的观察,表达了对于世间不公和上天不仁的感慨。
在接下来的"移转亦何难,梦梦如抱怏。地底周雷声,骄乌绝心想。四望如无馀,举意同罗网"中,诗人似乎在提倡要改变现状,但又感到困难重重,如同天空中的雷声和乌云一样,使人心生畏惧。
最后两句"安得最高峰,云外独来往"则表达了诗人的愿望,是能够找到一处超脱尘世的高峰之地,在云端自由自在地徜徉。这样的结尾充满了超然物外、寂寞求真的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苦雨》通过对阴雨天气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现实世界中的不公,表达了一种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环境改善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