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题阅古署延楼,每与前贤共倡酬。
一晌徘徊神别契,士衡赋识卓千秋。
新题阅古署延楼,每与前贤共倡酬。
一晌徘徊神别契,士衡赋识卓千秋。
此诗《阅古楼》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其文笔流畅,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情感与深刻理解。
“新题阅古署延楼”,开篇即点明地点,阅古楼作为一处文化场所,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每与前贤共倡酬”,诗人表达了自己在阅古楼中与古代先贤交流、切磋的情景,体现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追求。
“一晌徘徊神别契”,诗人描绘了在阅古楼中漫步时的内心感受,与古代先贤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共鸣,仿佛与他们建立了超越时空的联系。这里的“一晌”形容时间短暂而美好,“徘徊”则表现了诗人流连忘返的情态,以及对古代文化的深深迷恋。
“士衡赋识卓千秋”,最后两句是对古代先贤才识的高度评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刻认同与敬佩之情。“士衡”可能是指古代某位著名的文学家或学者,而“卓千秋”则强调了其成就的持久影响,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与崇敬,以及在阅古楼中与古代先贤精神交流的美妙体验。
家住西湖西,爱吟仍爱竹。
富贵岂不好,变灭如转烛。
一昨流落后,破垣竹犹绿。
往事何用访,得此良自足。
胡为被书误,弹冠向苕曲。
三年饭脱粟,不饱而况肉。
颇有青衿子,对之寻旧读。
时复吐佳句,家山如在目。
不知竹是伴,谁护苍玉束。
官满还滞留,欲归未可卜。
无钱买扁舟,迁居更勿促。
悠然谢此君,行止任迟速。
新年雨雪深,忽已归期告。
天公似有意,为尔开晴旭。
士固不可料,穷久理当复。
东风吹浩荡,万里奔鸿鹄。
俯仰一室内,我兴尚无为。
凝尘澹素几,乍见閒居诗。
吐词甚高简,观者未必知。
士固各有志,肯为富贵移。
汲多羸其瓶,居然井在湄。
何似鸱夷全,张弛随所宜。
杨子不违物,赵子不干时。
此意谅所同,相与三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