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卉趁枯死,香金斗晚葩。
甘名应得露,野色岂如家。
俗态惜迟暮,芳情谁怨嗟。
重阳樽酒伴,不见牡丹花。
万卉趁枯死,香金斗晚葩。
甘名应得露,野色岂如家。
俗态惜迟暮,芳情谁怨嗟。
重阳樽酒伴,不见牡丹花。
这首诗描绘了菊花在秋日里的独特魅力与坚韧精神。诗人韩琦以“万卉趁枯死”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秋天万物凋零的景象,而菊花却在这样的环境中绽放,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生命力。接着,“香金斗晚葩”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菊花比作金色的斗艳之花,强调其在晚秋时节的独特香气和美丽。
“甘名应得露”表达了菊花甘愿承受露水的洗礼,象征着菊花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品质。“野色岂如家”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菊花在野外生长的自然之美,与人工栽培的花卉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其自然本色的珍贵。
“俗态惜迟暮,芳情谁怨嗟”两句,揭示了社会上对菊花迟开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菊花不因外界评价而改变自己本性的赞赏。最后,“重阳樽酒伴,不见牡丹花”点明了菊花与重阳节的深厚联系,以及它与牡丹花的不同命运,进一步凸显了菊花在诗人眼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与内在的坚韧,也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西山自高爽,更上百尺楼。
月华出万象,独以寸目收。
寒光增灏气,山影接江流。
相从更几日,醉赏同一瓯。
诸君有大志,应销别去愁。
衣食才足守坟墓,记取龙钟马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