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墨佩腰间,中流望若仙。
鸣蝉汴河柳,画鹢越乡船。
下濑逢江雁,瞻氛落海鸢。
山川仍客思,尽入隐侯篇。
铜墨佩腰间,中流望若仙。
鸣蝉汴河柳,画鹢越乡船。
下濑逢江雁,瞻氛落海鸢。
山川仍客思,尽入隐侯篇。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送馀姚陈寺丞》。诗中,诗人以铜墨佩为引,描绘了寺丞陈在旅途中的形象,犹如中流之仙,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汴河柳声与鸣蝉相映,越乡船只如画,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秀美。下濑江边,雁群与他相遇,海鸢翱翔于天际,这些自然景象增添了旅程的生动色彩。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思念之情,山川景色触发了他的游子情怀,这一切都化作了他对陈寺丞的深深祝愿,融入了他心中的篇章。整首诗寓情于景,既赞美了友人的风姿,又寄托了离别的感慨,体现了欧阳修诗歌的深情与细腻。
旧俗欢犹在,怜君恨独深。
新年向国泪,今日倚门心。
岁去随湘水,春生近桂林。
流莺且莫弄,江畔正行吟。
星象移何处,旌麾独向东。
劝耕沧海畔,听讼白云中。
树色双溪合,猿声万岭同。
石门康乐住,几里枉帆通。
万里辞三殿,金陵到旧居。
文星出西掖,卿月在南徐。
故里惊朝服,高堂捧诏书。
暂容乘驷马,谁许恋鲈鱼。
古人皆执古,不辞冻饿悲。
今人亦执古,自取行坐危。
老菊凌霜葩,狞松抱雪姿。
武王亦至明,宁哀首阳饥。
仲尼岂非圣,但为互乡嗤。
寸心生万路,今古棼若丝。
逐逐行不尽,茫茫休者谁。
来恨不可遏,去悔何足追。
玉石共笑唾,驽骥相奔驰。
请君勿执古,执古徒自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