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象移何处,旌麾独向东。
劝耕沧海畔,听讼白云中。
树色双溪合,猿声万岭同。
石门康乐住,几里枉帆通。
星象移何处,旌麾独向东。
劝耕沧海畔,听讼白云中。
树色双溪合,猿声万岭同。
石门康乐住,几里枉帆通。
此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
"星象移何处,旌麾独向东。" 这两句设置了全诗的意境,星辰的移动暗示时间的流转,而旌旗(即官员的旗帜)独自向东,则是指诗人朋友齐郎中的职责所在,亦隐喻着友情的远去。
"劝耕沧海畔,听讼白云中。" 在这两句中,“沧海”往往用以比喻广阔无边,这里劝说耕作之人,意味着在自然界中寻求宁静与平和。而“听讼白云中”则表现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与世俗的纷争保持距离。
"树色双溪合,猿声万岭同。"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双溪”和“万岭”的景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画面,而“猿声”则增加了一份野趣。
"石门康乐住,几里枉帆通。" 最后两句中,“石门”可能指的是一处隐逸之所,“康乐住”表达了诗人对此种生活的向往。而“几里枉帆通”则是说虽身在自然之中,但也不隔绝于世,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田园风光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