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主忧荒服,中丞按远陲。
西台分节钺,南极驻旌旗。
包匦输蕃使,衣裳变岛夷。
神留碧鸡颂,吏译白狼诗。
羊傅襄阳乐,文翁蜀郡思。
知公同二子,遗爱向滇池。
明主忧荒服,中丞按远陲。
西台分节钺,南极驻旌旗。
包匦输蕃使,衣裳变岛夷。
神留碧鸡颂,吏译白狼诗。
羊傅襄阳乐,文翁蜀郡思。
知公同二子,遗爱向滇池。
此诗描绘了明朝时期朝廷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与关注,以及都宪巡抚在边疆执行职务时的威仪与影响。诗人薛蕙以“出行四图为何燕泉先生作(其四)都宪巡抚”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主对边疆的忧虑与关怀,中丞(即都宪巡抚)在遥远边陲的巡视与治理。
首句“明主忧荒服”,开篇便点明了君主对边疆地区的深切忧虑,体现了国家对边疆安全的重视。接着,“中丞按远陲”则具体描述了都宪巡抚在边疆执行职务的情景,展现了其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的责任与担当。
“西台分节钺,南极驻旌旗”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都宪巡抚在边疆的权威与影响力,西台象征着权力的分配,南极则代表了边疆的边界,旌旗飘扬,彰显了其治下的秩序与威严。
“包匦输蕃使,衣裳变岛夷”则展示了都宪巡抚在边疆的外交与文化影响,通过接收蕃使的贡品,促进了与周边民族的交流,同时,通过改变岛夷的服饰,推动了文化的融合与传播。
“神留碧鸡颂,吏译白狼诗”两句,运用神话与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了都宪巡抚在边疆的神圣地位与深远影响,同时也体现了边疆地区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羊傅襄阳乐,文翁蜀郡思”引用历史人物羊傅和文翁的事迹,表达了对都宪巡抚能够像这些历史人物一样,留下美好的政绩与影响的期待,同时也寄托了对边疆地区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最后,“知公同二子,遗爱向滇池”一句,直接表达了对都宪巡抚的敬仰之情,希望他能像羊傅、文翁那样,在滇池留下美好的政治遗产,为边疆地区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整首诗通过对都宪巡抚在边疆治理活动的描绘,展现了明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重视与关怀,同时也表达了对官员道德品质和治理能力的高度评价,以及对边疆地区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