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汪约叟·其一》
《挽汪约叟·其一》全文
宋 / 王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幸有灵光在,天乎作么亡。

生来最真实,病里亦康强。

和气留丹鼎,清尘凝笔床。

溪山呈秀处,风露悄凄凉。

(0)
注释
灵光:内心的光芒或希望。
天乎:老天爷。
作么:为何。
亡:消亡。
真实:真诚不虚假。
病里:在疾病中。
康强:健康坚强。
和气:温和的气息。
丹鼎:炼丹的炉子,象征修炼或生活。
清尘:洁净的尘埃。
笔床:书桌。
溪山:山水景色。
呈秀:展现秀美。
风露:清风冷露。
凄凉:冷清、悲凉。
翻译
幸好内心仍有光芒,为何老天要让我如此消亡。
我生来就最真实,即使病中也坚韧强壮。
温和的气息留在炼丹炉旁,清尘凝聚在书桌之上。
在那溪水山峦间尽显秀美,清风冷露却带来丝丝凄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名为《挽汪约叟》。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生活态度的体现。

“幸有灵光在,天乎作么亡。”这里,“灵光”指的是诗人的精神状态或是某种艺术创造的灵感。诗人感到幸运,因为即使面临困境,这份灵光依旧存在,不会消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坚守和不朽信念的肯定。

“生来最真实,病里亦康强。”这两句强调了生活中的真诚与坚韧。尽管在疾病中,诗人的精神依然保持着一种真实无伪的状态,这种精神状态如同药石一般,有助于恢复健康。

“和气留丹鼎,清尘凝笔床。”这里,“和气”可能是指平和的心态或是艺术创作时的情感投入。诗人通过这种心态在炼丹炉(丹鼎)中留下了自己的精神印记,而“清尘凝笔床”则表明诗人的思考和写作如同尘埃落定,变得清晰而有序。

“溪山呈秀处,风露悄凄凉。”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的画面。诗人在这种宁静美丽的环境中感受到了秋天特有的清冷气息和湿润的风露,这种氛围为他的内心世界增添了一抹宁谧与深远。

总体而言,王柏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精神坚守、生活真实以及艺术创造的重视。同时,诗中融入了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困难时依旧保持着平和心态及创作灵感的状态。

作者介绍
王柏

王柏
朝代:宋   字:会之   籍贯:婺州金华   生辰:1197-1274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猜你喜欢

览显忠上人诗

昔读远公传,颇闻高行僧。

庐山将欲雪,瀑布结成冰。

寻迹数百载,历危千万层。

师来笑贾岛,只解咏嘉陵。

(0)

采芡

猬毛苍苍磔不死,铜盘矗矗钉头生。

吴鸡斗败绛帻碎,海蚌抉出真珠明。

磨沙漉水莩壳滑,斫桂煮釜风波声。

齿如编贝嚼明月,曼倩不复饥肠鸣。

莫论一斛贵与贱,堂上狼藉无由行。

(0)

明井

显晦有难必,孰云幽不明。

深井发寒泉,光若月色盈。

阴阳信奇变,曷用究厥情。

譬彼出炎火,投薪丹焰成。

吾人勿惊异,但自汲瓶罂。

(0)

咏怀·其二

东方有野父,禳田一豚蹄。

复操一盂酒,祝谷满吾栖。

百金请救兵,所欲奢所赍。

彼何滑稽生,仰天独笑齐。

(0)

和张簿宁国山门六题·其六碧云洞

谁将万古倚云剑,刺破苍石天窗开。

下贮泓渊不可极,有时月漏清光来。

(0)

依韵答李晋卿结交篇

上交执正道,下交守奇节。

当为兰死香,勿作竹枯裂。

试看温玉坚,何似春冰折。

贵贱事乃见,古今情不别。

平生相与亲,晏岁谁可决。

君能持此意,足以表风烈。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