猬毛苍苍磔不死,铜盘矗矗钉头生。
吴鸡斗败绛帻碎,海蚌抉出真珠明。
磨沙漉水莩壳滑,斫桂煮釜风波声。
齿如编贝嚼明月,曼倩不复饥肠鸣。
莫论一斛贵与贱,堂上狼藉无由行。
猬毛苍苍磔不死,铜盘矗矗钉头生。
吴鸡斗败绛帻碎,海蚌抉出真珠明。
磨沙漉水莩壳滑,斫桂煮釜风波声。
齿如编贝嚼明月,曼倩不复饥肠鸣。
莫论一斛贵与贱,堂上狼藉无由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采芡》,通过对采芡过程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首句“猬毛苍苍磔不死”,形象地比喻芡实坚韧的外壳,如同刺猬的硬毛般难以穿透;“铜盘矗矗钉头生”则形容芡实密集如钉,需用力才能分开。接下来,“吴鸡斗败绛帻碎”暗示了采摘时的热闹场景,如同斗鸡比赛一般激烈;“海蚌抉出真珠明”则以珍珠比喻芡实的洁白,寓意其珍贵。
“磨沙漉水莩壳滑”写出了清洗芡实的艰难,漉水的动作如同磨砂般费力;“斫桂煮釜风波声”则描绘了煮芡实时的沸腾景象,仿佛能听到波涛之声。诗人以“齿如编贝嚼明月”形容品尝芡实的满足感,连牙齿都像编贝一样洁白,咀嚼时仿佛在品味月亮的清辉。
最后两句“曼倩不复饥肠鸣”暗指诗人沉浸在劳动成果的享受中,不再感到饥饿;“莫论一斛贵与贱,堂上狼藉无由行”则表达了对劳动价值的肯定,不论芡实价格高低,眼前一片狼藉的丰收景象已足以让人忘却贫贱,无法前行,足见其喜悦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示了采芡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