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跨江闽秀气兼,玉成界尺直方廉。
西曹久处习凿齿,高士谁知孙子严。
我愧元城题品重,君能楚些笔锋铦。
天门底用相吹送,公道今方拔滞淹。
地跨江闽秀气兼,玉成界尺直方廉。
西曹久处习凿齿,高士谁知孙子严。
我愧元城题品重,君能楚些笔锋铦。
天门底用相吹送,公道今方拔滞淹。
这首宋诗是周必大对庐陵主簿李子贤的回应,诗中赞扬了李子贤的地跨江闽的才情,以及他如玉般纯洁公正的性格。诗人提到李子贤像古代名臣习凿齿和孙子严一样有高尚品质,表达了对其学识和品性的敬佩。周必大自谦自己未能及时回应李子贤的前两次赠诗,但承诺此次一定会详尽评述,尽管自己年老且可能观点偏颇,但仍鼓励对方继续创作。最后,诗人认为公正之道正在抬头,暗示李子贤的才华将得到应有的认可。整首诗洋溢着对友人的肯定与期待,体现了宋代文人之间的诗文唱和之风。
惠帝传逊荒,今疑大师墓。
有国走苍皇,终少君人度。
雪径本天潢,掉头去不顾。
擘窠善大书,逍遥江上住。
闻昔隋王孙,布席向佛诉。
莫生帝王家,儿为帝王误。
明季贼陷藩,终以改天步。
福禄酒频斟,和尚早已悟。
行遁心摇摇,岂有神仙慕。
贫贱遭丧乱,生涯苦百忧。
岂知古之人,先我已千秋。
陶公去彭泽,不贻折腰羞。
固穷赋乞食,冥报思相酬。
少陵抱长镵,黄精苦难求。
橡栗拾不足,生事难与谋。
一谓饥驱去,高风仍固留。
一谓饥愚人,至性仍寡俦。
人生有定分,夙夜企前修。
苟不堕流俗,卒岁聊优游。
七国纵横时,奇才草野伏。
长揖入深山,著书藏满屋。
各成一家言,淋漓摅蕴蓄。
申韩尚刑名,老庄外尘俗。
深刻入毫芒,超旷豁心目。
其馀诸子书,住处俱堪读。
即彼墨家言,智巧开新学。
格物考工家,触类资先觉。
可见周秦人,著书皆名宿。
祇惜挟偏锋,议论参纯驳。
所以承学士,每每束高阁。
遐哉四子书,饫人如菽粟。
尼山与峄山,天外高峰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