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传世十二叶,祚移王莽繇居摄。
黎元愁苦盗贼生,次第诸刘兴宛叶。
一时并起实仓皇,国计人心多未拹。
新市将军惮伯升,遂令三辅重焚劫。
指挥百二归萧王,一统山河成帝业。
吁嗟帝王不可图,长安天子今东都。
隗王白帝何为乎,扶风马生真丈夫。
大汉传世十二叶,祚移王莽繇居摄。
黎元愁苦盗贼生,次第诸刘兴宛叶。
一时并起实仓皇,国计人心多未拹。
新市将军惮伯升,遂令三辅重焚劫。
指挥百二归萧王,一统山河成帝业。
吁嗟帝王不可图,长安天子今东都。
隗王白帝何为乎,扶风马生真丈夫。
此诗《大汉行》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描绘了西汉末年政权更迭的历史场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诗中开篇“大汉传世十二叶”,以“叶”比喻王朝的延续,形象地描述了汉朝历经十二代皇帝的传承。接着,“祚移王莽繇居摄”点明了政权转移至篡位者王莽手中,通过“居摄”这一非正常继位的方式,暗示了权力更替的不正当性。
“黎元愁苦盗贼生,次第诸刘兴宛叶”两句,描绘了百姓在王莽统治下的苦难生活,以及后来刘氏宗族在各地的复起,预示着新的希望与动荡。
“一时并起实仓皇,国计人心多未拹”则反映了当时局势的混乱与不稳定,国家政策与民众心理均处于不确定状态。
“新市将军惮伯升,遂令三辅重焚劫”提到新市将军伯升的崛起,他的行动导致了三辅地区的再次遭受战火的摧残,进一步凸显了乱世的残酷。
“指挥百二归萧王,一统山河成帝业”则转向了最终的胜利者——萧王(即光武帝刘秀),他统一了四分五裂的江山,建立了新的帝业。
最后,“吁嗟帝王不可图,长安天子今东都。隗王白帝何为乎,扶风马生真丈夫”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指出帝王之位不可轻易追求,同时也对扶风马生(可能指刘秀)作为真正的英雄给予了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汉末乱世的动荡与变迁,以及英雄人物的崛起,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思考。
我读元侯诗,崄若过惊浪。
忽于旋涡中,溅雪涌千嶂。
又如曹征西,唾手缚袁尚。
又如花间春,熟视迷背向。
何从得此客,要是万夫望。
少年翰墨场,开口取卿相。
低摧牛刀中,轩特见雅量。
君看风月湖,自是无尽藏。
应手物华妙,纤秾见情状。
平生冥搜眼,已照鲍谢上。
自当走奇勋,岂止称师匠。
嗟余衰退者,那敢论辈行。
正如羊叔子,坚卧答陆抗。
诗成急雨来,扫尽层云障。
重惭无杰句,酬君语豪壮。
议郎诗眼发天藏,咄嗟办楼临汝水。
遥知残夜笙歌散,月出东南人独倚。
纤云灭尽光下彻,微波不兴天著底。
忽惊白昼在轩窗,试数游鱼见鳞尾。
平生肮脏笑伊优,官冷对人言少味。
但余清境得厌饫,天应用此相偿耳。
我当兴发竟相觅,一棹西风健行李。
登临尚能为君赋,要使江山增胜气。
钟山对吾户,春晓开烟鬟。
白云峰顶泉,绀碧生微澜。
经年未一酌,对客愧在颜。
两翁亦超放,瘦策容跻攀。
大千寄一瞬,境静情亦闲。
是时天惨憺,佳处多遗删。
立谈共嘲谑,豪气破天悭。
临川冰玉清,风流继东山。
兹游适所愿,但恨无弓弯。
东阳丘壑姿,痴绝胆亦顽。
孤坐巉绝处,掉头不肯还。
天风吹笑语,响落千岩间。
归来数清境,但觉毛骨寒。
从君乞秀句,端为刻斓斑。
茅檐分首才信宿,佳句俄惊照云谷。
两翁諠阒姑置之,银钩勒出鬼神哭。
识君笔力回春工,妙语天成绝雕斸。
是时秋阴泼庭户,微月珑璁隔寒竹。
便觉玉川照映人,譬如六月失三伏。
深云开轩亦不恶,窗户青红照林麓。
方欣杖履日追随,渐喜并崖村路熟。
平生与山寔神会,戏语嘲词杂山绿。
要当终副此轩名,绝境于君岂宜独。
悬想青灯夜对床,香火净缘期昔夙。
此诗烦寄谪仙看,要使轩渠笑捧腹。
筠袁唇齿邦,一水连清碧。
朝行筠溪边,暮见秀江色。
忽闻儿童音,乃知身是客。
独归江上寺,杖笠倚空壁。
犀颅会四海,香火自朝夕。
相逢作熟视,面数心莫识。
但记石门时,笑颊清光溢。
惊定喜失声,卒语成小立。
是时夜气清,隙月金蛇掷。
念君当北行,钵饭从谁乞。
我虽能少留,秋燕社已逼。
一欢偶然耳,分首成陈迹。
他年何处逢,话此空叹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