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曲道人门不出,几时杖屦接殷勤。
春晴洗药分泉去,午睡烹茶隔竹闻。
山脚客行惊犬吠,树皮苔老结龙文。
三层台上月如水,半夜吹箫入紫云。
句曲道人门不出,几时杖屦接殷勤。
春晴洗药分泉去,午睡烹茶隔竹闻。
山脚客行惊犬吠,树皮苔老结龙文。
三层台上月如水,半夜吹箫入紫云。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诗《次韵寄茅山张伯雨(其一)》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面。首句“句曲道人门不出”,点明了主人公茅山道士的生活方式,他深居简出,专注于内心修炼。次句“几时杖屦接殷勤”则表达了诗人对道人友情的期待,希望有机会能亲自拜访,共叙友情。
第三句“春晴洗药分泉去”,描绘了春天晴朗的日子,道人沐浴着阳光,清洗药材,享受自然的馈赠。第四句“午睡烹茶隔竹闻”,进一步展现了道人的闲适生活,午睡后品茗的香气隔着竹林传来,宁静而雅致。
第五句“山脚客行惊犬吠”,通过山脚下狗的吠声,暗示了外界的喧嚣与这里的静谧形成对比,也透露出道人生活的偏远与孤独。最后一句“三层台上月如水,半夜吹箫入紫云”,以月光如水和深夜吹箫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道人在静谧的夜晚,悠然自得地吹奏箫声,仿佛融入了仙境之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茅山道人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缟月啼香,青禽警瘦,遗环与恨俱飘。
雪没鞋痕,何人为扫溪桥。
东风欲避层台远,禦风归、第一春销。
恼相思、枝北枝南,冷梦迢迢。
山空记得吟疏影,拾参差片脑,自裹冰绡。
湖水无声,流残旧怨新娇。
馀酸已在浓阴里,怕重屏、半萼难描。
更堪他、消息经年,雨暮烟朝。
拂柳蛾消,妆梅鹤瘦,玉烟吹散无影。
放教明月初圆,最怜倚篝漏永。
街泥不断,已减却、灯边游兴。
料粟肌、笼袖香留,笑里有人偷并。
占响卜、紫姑谁證。思旧约、素娥暗省。
一番花信添寒,十分草痕洗净。
凝情买夜,漫再认、飞鸾窥镜。
悔少年、争逐轻尘,得似煮茶风景。
花毛褐染,炎天尚记,荷塘争浴。
鼠卜閒时,画损砌苔幽绿。阑干几曲。
任侧辊、横眠初熟。恰又敛,翛翛金尾,蝶衣偷蹴。
忽起惊跳风竹。听蝇鸣茶鼎,何曾轻触。
暮眼才圆,香绮丛边看足。檐声断续。
休吃尽、草芽盈掬。娱幽独。胜了狻猊镂玉。
吹落娇云,展开平碧,枝上雨残犹陨。
恨流光偏迅,数景物、剩得莺憨蜂润。
小红曾记否,朝酲殢、薄寒自忍。
可怜游舫散后,定是芜菁开尽。相引。
早饾饤阴晴,花信催过几阵。
曲巷幽坊,柳绵竹粉,翠楼生晕。
谢家飘荡紫额,剪趜尘盈寸。
凭阑干那曲,冶叶何人摘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