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艳,绿杨袅,相与共扶春。
供向云房深处,案头留住芳辰。一段好精神。
小瓶儿、清水无尘。怕教容易随风去,飞过比邻。
红杏艳,绿杨袅,相与共扶春。
供向云房深处,案头留住芳辰。一段好精神。
小瓶儿、清水无尘。怕教容易随风去,飞过比邻。
这首《占春芳》以“戏咏瓶中柳枝杏花”为主题,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首先,“红杏艳,绿杨袅”,开篇即以鲜艳的红杏和轻盈的绿杨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色彩对比鲜明,动态感十足,仿佛能听到杏花绽放的声音,看到杨柳轻摆的姿态。
接着,“相与共扶春”,将红杏与绿杨拟人化,它们共同承载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营造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氛围。
“供向云房深处,案头留住芳辰”,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瓶中的花比喻为供奉在高处的春光,不仅停留在视觉上,更寓意着心灵上的享受与留驻。这里的“云房”象征高远的精神世界,而“案头”则贴近日常生活的温馨,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既追求又珍视的态度。
“一段好精神”,是对瓶中花的赞美,强调其内在的气质与生命力,即使是在瓶中静止,也依然保持着鲜活的精神状态。
最后,“小瓶儿、清水无尘”,通过简朴的器物和纯净的水质,反衬出花的清新脱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美学的推崇。
“怕教容易随风去,飞过比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保护之情,担心它们轻易被风吹散,希望它们能够长久地陪伴身边,跨越空间的界限,成为连接人心的纽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的深刻体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
碧云窝,黄叶径。古寺一声磬。
秋满空山,愁绪暗相引。
可堪蔓草凄迷,香魂何处,添多少、雨昏花暝。
万千恨,只恨地老天荒,惊鸿杳无影。
玉已成烟,春梦几曾醒。
试看半壁斜阳,霜林似锦,怕凤子、归来难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