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重义家兴学,况复轻财置学田。
舌作耕犁人让畔,心如谷种稼连阡。
可无饥矣非谋食,不素飧号足养贤。
化雨一方覃厚泽,诵弦歌里庆丰年。
吴门重义家兴学,况复轻财置学田。
舌作耕犁人让畔,心如谷种稼连阡。
可无饥矣非谋食,不素飧号足养贤。
化雨一方覃厚泽,诵弦歌里庆丰年。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吴门地区一个重视教育的家庭,他们不仅慷慨解囊,还购置学田以支持教育事业。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首联“吴门重义家兴学,况复轻财置学田”开篇点题,赞扬了吴门地区一个注重道义的家庭,他们不仅热心于教育,还愿意花费钱财购置学田,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这种行为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后代未来的投资。
颔联“舌作耕犁人让畔,心如谷种稼连阡”进一步展开描述。这里将教师的教诲比作耕犁,而学生则像农民一样在田间劳作,形象地表达了教育如同耕耘,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同时,“心如谷种稼连阡”暗示了教育的深远影响,就像种子播撒在广袤的土地上,最终结出累累硕果。
颈联“可无饥矣非谋食,不素飧号足养贤”强调了教育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更是为了培养人才,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这里的“不素飧”意指不单纯追求物质的满足,而是通过教育来滋养贤才,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尾联“化雨一方覃厚泽,诵弦歌里庆丰年”总结全诗,表达了教育如同春雨滋润大地,带来深厚福祉。在诵读声和琴瑟之音中,庆祝着丰收的年景,象征着教育成果的丰硕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寓意,赞美了教育的力量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体现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崇高敬意和对知识传播的热切期待。
云中亭障羽檄惊。甘泉烽火通夜明。
贰师将军新筑营。嫖姚校尉初出征。复有山西将。
绝世爱雄名。三门应遁甲。五垒学神兵。
白云随阵色。苍山答鼓声。逦迤观鹅翼。
参差睹雁行。先平小月阵。去灭大宛城。
善马还长乐。黄金付水衡。小妇赵人能鼓瑟。
侍婢初笄解郑声。庭前柳絮飞已合。
必应红妆起见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