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吴氏义学田·其一》
《题吴氏义学田·其一》全文
明 / 陈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吴门重义家兴学,况复轻财置学田。

舌作耕犁人让畔,心如谷种稼连阡。

可无饥矣非谋食,不素飧号足养贤。

化雨一方覃厚泽,诵弦歌里庆丰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吴门地区一个重视教育的家庭,他们不仅慷慨解囊,还购置学田以支持教育事业。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首联“吴门重义家兴学,况复轻财置学田”开篇点题,赞扬了吴门地区一个注重道义的家庭,他们不仅热心于教育,还愿意花费钱财购置学田,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这种行为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后代未来的投资。

颔联“舌作耕犁人让畔,心如谷种稼连阡”进一步展开描述。这里将教师的教诲比作耕犁,而学生则像农民一样在田间劳作,形象地表达了教育如同耕耘,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同时,“心如谷种稼连阡”暗示了教育的深远影响,就像种子播撒在广袤的土地上,最终结出累累硕果。

颈联“可无饥矣非谋食,不素飧号足养贤”强调了教育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更是为了培养人才,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这里的“不素飧”意指不单纯追求物质的满足,而是通过教育来滋养贤才,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尾联“化雨一方覃厚泽,诵弦歌里庆丰年”总结全诗,表达了教育如同春雨滋润大地,带来深厚福祉。在诵读声和琴瑟之音中,庆祝着丰收的年景,象征着教育成果的丰硕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寓意,赞美了教育的力量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体现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崇高敬意和对知识传播的热切期待。

作者介绍

陈繗
朝代:明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猜你喜欢

从军行·其二

云中亭障羽檄惊。甘泉烽火通夜明。

贰师将军新筑营。嫖姚校尉初出征。复有山西将。

绝世爱雄名。三门应遁甲。五垒学神兵。

白云随阵色。苍山答鼓声。逦迤观鹅翼。

参差睹雁行。先平小月阵。去灭大宛城。

善马还长乐。黄金付水衡。小妇赵人能鼓瑟。

侍婢初笄解郑声。庭前柳絮飞已合。

必应红妆起见迎。

(0)

梅花诗

梅性本轻荡,世人相陵贱。

故作负霜花,欲使绮罗见。

但愿深相知,千摧非所恋。

(0)

初秋诗

夏尽炎气微,火息凉风生。

绿草未倾色,白露已盈庭。

远视秋云发,近听寒蝉鸣。

运移矜物化,川上感馀情。

(0)

江陵乐·其一

不复蹋踶人,踶地地欲穿。

盆隘欢绳断,蹋坏绛罗裙。

(0)

子夜四时歌.秋歌十八首·其七

秋夜凉风起,天高星月明。

兰房竞妆饰,绮帐待双情。

(0)

四言诗

䓇䓇东伐,悠悠远征。泛舟万艘,屯卫千营。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