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其四》
《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其四》全文
宋 / 秦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囊中玉色已经餐,醉拂丝桐坐杏坛。

应笑倦游尘滓客,鬓毛萧瑟事铅丹。

(0)
注释
囊中:指代财富或珍贵物品。
玉色:形容物品色泽如玉般温润。
餐:这里指消耗、使用。
丝桐:古乐器名,泛指琴。
杏坛:相传孔子讲学的地方,常用来象征教育或学问。
倦游:厌倦了四处游历。
尘滓客:形容在尘世中奔波劳碌的人。
鬓毛:鬓边的头发,代指人的年龄和外貌。
萧瑟:形容稀疏零落或衰败的样子。
铅丹:古代炼丹术中的矿物,这里可能指修炼长生之术。
翻译
我已将囊中如玉的珍宝化为食粮,醉酒后弹奏着丝桐琴坐在杏坛之上。
想必会嘲笑那些疲于世俗、满身尘埃的游子,他们的鬓发稀疏,一心追求丹药修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秦观所作的《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诗人以“囊中玉色已经餐”起笔,形象地描绘出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将美玉般的品质比喻为日常所享,暗示了诗人的内在修养与品位。接下来,“醉拂丝桐坐杏坛”描绘了诗人沉浸在音乐与沉思中的画面,杏坛通常与孔子讲学相联,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追求学问或精神境界的提升。

“应笑倦游尘滓客”一句,诗人自嘲为疲于世俗事务的旅人,表达了对繁琐尘世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己超脱尘俗理想的向往。最后,“鬓毛萧瑟事铅丹”以头发稀疏、苍白的形象,寓言自己年华老去,但仍致力于修炼身心,通过丹药(铅丹,古代炼丹术中的材料)来保养和延年益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文人情怀。

作者介绍
秦观

秦观
朝代:宋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生辰:1049-1100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现高邮市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猜你喜欢

舶上谣送伯庸以番货事奉使闽浙十首·其一

江华江月要才情,多病堪怜马长卿。

莫向都门折杨柳,帝乡春色不南行。

(0)

寄王君实

北望衣冠忆省郎,又随车驾幸滦阳。

苑中苜蓿空骐骥,池上梧桐起凤凰。

中使有时传送酒,近臣何处避含香。

上林此日无来雁,吟罢题诗欲断肠。

(0)

磁州

晓出邯郸露满空,武安红树起西风。

鼓山路向云间落,滏水船从地底通。

秋草尚疑曹氏冢,野花无复赵王宫。

古来富贵皆黄土,莫笑行人忆梦中。

(0)

书阳罗堡

微雨萧萧湿行李,马头即见长江水。

烟浦明侵白鸟边,风帆乱入青天里。

故人南北久离居,况复经年无素书。

明日重吟汉阳树,何须不食武昌鱼。

(0)

月下歌

月从东出西壁沈,曾照千古万古之人心。

人心只有月照破,达人当之成酒淫。

卿不闻李太白苏子瞻,把酒频问月,无月酒不斟。

月为抵愁之白玉,酒为买笑之黄金。

吾徒俯仰明月下,月亦傲兀窥人深。

径须椎罂倒瓮为月尽一醉,如何青天白眼放月还西岑。

狂歌他日作佳事,共道此乐今宵今。

(0)

次韵吾子行新年三首·其二

已分身将隐,还惊老易过。

时来慰岑寂,相与惜蹉跎。

白发短犹栉,青铜暗欲磨。

人生有如此,我醉子当歌。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