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士女图为张宗大题二首·其二》
《士女图为张宗大题二首·其二》全文
明 / 张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芙蓉迎秋木樨蚤,开到黄花秋欲老。

涉江人远雁来迟,零落东篱为谁好。

小娃扶幼步车轻,闻语回头心懊恼。

曲房深闭绿苔生,何处寒衣月中捣。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的景象与情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与人物的情感波动。

首句“芙蓉迎秋木樨蚤,开到黄花秋欲老”描绘了秋天的开始,芙蓉与木樨相继开放,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接着,“开到黄花秋欲老”一句,通过“黄花”的凋谢暗示了秋天即将过去,时间的流逝感油然而生。

“涉江人远雁来迟,零落东篱为谁好”则进一步深化了季节的更替感。涉水而行的人远去,大雁也因季节变换而迁徙,显得来得迟缓。东篱的菊花零落,似乎在为自己的孤独而感到哀愁,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接下来,“小娃扶幼步车轻,闻语回头心懊恼”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小娃在轻车的陪伴下行走,听到话语时回头,心中可能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或许是懊恼,或许是思念,或是对未知的担忧。这一细节的描写,使得整个场景更加丰富,情感层次更加鲜明。

最后,“曲房深闭绿苔生,何处寒衣月中捣”将视线转向室内,曲房中长满了绿苔,暗示着房间的荒废或主人的远离。月光下的捣衣声,却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远方的思念和对家的渴望。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寂静与冷清,又蕴含了对亲情、友情乃至爱情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构建了一幅充满季节变换感和个人情感波动的画面,既有自然美的展现,也有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张宁
朝代:明   号:方洲   籍贯:浙江海盐   生辰:1426—1496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猜你喜欢

顾玉山园池十有六咏·其一碧梧翠竹堂

桐花落银床,竹色被兰渚。

六合飞炎埃,高堂不知暑。

(0)

次韵秦文仲暮春见寄·其二

江南春尽子规啼,愁里看花思转迷。

乳燕定巢当户语,断虹截雨傍江低。

斩鲸政欲提三尺,簪笔何由侍两闺。

满眼干戈连海岱,置身安得月中梯。

(0)

倚楼次韵

江楼独倚送斜晖,水尽天南鸟独飞。

风信晚潮吹酒醒,顿无炎汗湿练衣。

(0)

题柯博士竹·其一

后主错刀无复见,长公珠玉竟荒凉。

风云尽捲筼筜谷,若个如君叶叶长。

(0)

闻邹县大兄谪官

风尘潦倒折腰难,回首浮云问鹖冠。

梦入寒庐惊夜雨,池塘诗思落河干。

(0)

秋兴集古·其七

寂寞书斋里,萧萧送雁群。

弹琴复长啸,情发为知音。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