蹑屩邯郸路未迷,频捐万户去栖栖。
知人未得逢无忌,急士终难救魏齐。
穷有春秋犹可见,愁因公子不须啼。
艰难空使侯嬴惜,白首无归肯向西。
蹑屩邯郸路未迷,频捐万户去栖栖。
知人未得逢无忌,急士终难救魏齐。
穷有春秋犹可见,愁因公子不须啼。
艰难空使侯嬴惜,白首无归肯向西。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虞卿》。诗中以历史人物虞卿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和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首联“蹑屩邯郸路未迷,频捐万户去栖栖”,以“蹑屩”(穿着草鞋)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艰辛,虽未迷失方向,却频繁放弃富贵生活,选择隐居或流浪,表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颔联“知人未得逢无忌,急士终难救魏齐”,借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与悲哀。这里“无忌”和“魏齐”分别指战国时期的赵国宰相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毛遂和齐国太子田儋,诗人借此感叹自己虽有才华,却难以遇到真正赏识自己的伯乐,无法施展抱负。
颈联“穷有春秋犹可见,愁因公子不须啼”,诗人通过对比春秋时期的历史与当前的愁苦,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即使身处困境,仍应保持乐观的态度,不必过分忧愁。
尾联“艰难空使侯嬴惜,白首无归肯向西”,以侯嬴(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的故事为引,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难时局的坚持与决绝。即使到了老年,也不愿意向西逃避,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信念的坚守。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典故的引用,以及对个人经历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困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