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凄迷天外碧,细雨满城寒食。
怨别惊离,年年心醉,怕见灞桥春色。
清尊强就花前席,自扶起宿酲无力。
一晌牢愁,一春岑寂,惟有燕儿知得。
芳草凄迷天外碧,细雨满城寒食。
怨别惊离,年年心醉,怕见灞桥春色。
清尊强就花前席,自扶起宿酲无力。
一晌牢愁,一春岑寂,惟有燕儿知得。
这首《雨中花令·别思》由清代诗人孙鼎臣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之痛与春日哀愁交织的情境。
首句“芳草凄迷天外碧”,以广阔的绿色草地作为背景,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忧郁和对远方的思念。接着,“细雨满城寒食”一句,将视线拉回现实,细雨绵绵,寒食时节,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哀愁。
“怨别惊离,年年心醉,怕见灞桥春色。”这几句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对离别的怨恨与恐惧,即使在每年的春色中,也难以摆脱离别的痛苦,甚至害怕见到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的灞桥春色,反映出其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清尊强就花前席,自扶起宿酲无力。”主人公试图借酒浇愁,却只能在花前勉强坐席,酒后的宿醉更加重了身心的疲惫,无力面对现实的无奈与痛苦。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在情感与现实之间挣扎的无力感。
最后,“一晌牢愁,一春岑寂,惟有燕儿知得。”在这短暂的愁苦之后,整个春天都显得格外寂静,只有飞过的燕子似乎能理解这份深藏不露的哀愁。这句话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生物与人的感情联系起来,通过燕子的视角,表达了主人公的情感无人理解的孤独与寂寞。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深刻地揭示了离别之痛与春日哀愁的交织,以及主人公在情感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无奈,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情感洞察力。
至人处斯世,忌为人所知。
十浆五先馈,列子惊且疑。
避灶不足贵,争席乃庶几。
大白每近辱,卑浊良可栖。
岂效夸毗子,作意矜容仪。
结束转自媚,姿态令人悲。
髹涂饰轩毂,步趋陈采齐。
危冠礼迂士,褒贬厉严辞。
媮媟不敢干,矫志逃世讥。
皎洁难久居,青蝇忽来随。
衷美孰云亮,毁誉在一时。
败轨屡相萦,邅踬当路岐。
曜灵倏西没,圆景承其辉。
飘风荡层云,零露忽已晞。
急节不可淹,大暮焉能违。
天象会有复,嗟哉人命微。
怵惕积汤火,荣名非我希。
幸不婴网罗,何用起高飞。
安接浮丘公,执手升云巍。
玉醴对坐倾,琼华聊可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