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子斑,文章一何陆离,性行何刚狷。
十步一啄,百步一饮。
朝飞不过林,夕息乃在野田稚麦间,安能逃彼苏合丸。
秦人张罗巧若素,空尔非爰爰者兔,何能超其藩。
虽有哀响,讵闻九天。象以齿自焚,麝以香自残。
鬼神好晦,恶用太妍。
雉子何不刳尔绣裳,卸尔朱冠。
远从王子乔,栖息缑氏山,弋人长缴讵能攀。
雉子斑,文章一何陆离,性行何刚狷。
十步一啄,百步一饮。
朝飞不过林,夕息乃在野田稚麦间,安能逃彼苏合丸。
秦人张罗巧若素,空尔非爰爰者兔,何能超其藩。
虽有哀响,讵闻九天。象以齿自焚,麝以香自残。
鬼神好晦,恶用太妍。
雉子何不刳尔绣裳,卸尔朱冠。
远从王子乔,栖息缑氏山,弋人长缴讵能攀。
这首诗《雉子斑》由明代诗人胡直所作,通过对雉鸡这一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雉子斑,文章一何陆离”一句,以“陆离”形容雉鸡羽毛的斑斓色彩,展现出雉鸡独特的美丽。接着,“性行何刚狷”则揭示了雉鸡性格的独立和刚强,它们不随波逐流,坚守自己的生活方式。
“十步一啄,百步一饮”,描绘了雉鸡的生活习性,它们谨慎而节制,不贪多嚼不烂。而“朝飞不过林,夕息乃在野田稚麦间”,则进一步强调了雉鸡对自由与自然环境的依赖,它们选择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远离人类的干扰。
“安能逃彼苏合丸”一句,通过比喻,表达了雉鸡无法逃脱人类捕猎的命运,暗示了自然界中生物生存的艰难与脆弱。
接下来,“秦人张罗巧若素,空尔非爰爰者兔,何能超其藩”几句,通过对比秦人设下的陷阱与兔子的机敏,反衬出雉鸡面对人类威胁时的无力与悲剧命运。
“虽有哀响,讵闻九天”则表达了即使雉鸡发出哀鸣,也无法传达到上天,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与破坏,使得生命的声音难以被听见。
最后,“象以齿自焚,麝以香自残”两句,通过类比,指出过度追求外在的美丽或价值,最终会带来自我毁灭的结果,这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批判。
“鬼神好晦,恶用太妍”则表达了对过分追求华丽与美的否定态度,认为真正的美应该是内在的和谐与自然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雉鸡的形象,探讨了生命、自然、美与人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思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