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中苦雨·其一》
《山中苦雨·其一》全文
明 / 王渐逵   形式: 七言绝句

草暗松关樵迹稀,溟濛山色障重帷。

行人不答中原望,尽向芳岩带雨归。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苦雨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中山林的静谧与幽深。

首句“草暗松关樵迹稀”,以“草暗”二字渲染出雨后山林的朦胧与湿润,暗示着人迹罕至的氛围。“松关”点明了地点,而“樵迹稀”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寂,仿佛连砍柴的人都已离去,只剩下自然界的声响与生命的气息。

次句“溟濛山色障重帷”,“溟濛”形容雨雾弥漫,山色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如同被厚重的帷幕遮挡,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这里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绪或思考,可能是对自然美景的沉醉,或是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第三句“行人不答中原望”,“行人”指外出之人,这里的“行人”或许象征着诗人自己,也可能泛指所有寻求远方的人。他们不回答对中原(即家乡或更广阔世界的)的眺望,或许是因为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或许是因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使然。这一句通过行人的行为,表达了对当下情境的沉浸和对过往的暂时遗忘。

最后一句“尽向芳岩带雨归”,“芳岩”指的是雨中的岩石,带有芬芳之意,可能是雨后的清新之气,也可能是岩石上生长的植物散发的香气。这句话描绘了行人最终在雨中返回的情景,与开头的“草暗松关”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美感。同时,“带雨归”也暗示了旅程的艰辛与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但最终仍能回归宁静与和谐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山中苦雨下的自然之美,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和谐共处的态度。

作者介绍

王渐逵
朝代:明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猜你喜欢

戊申贱辰辱父执陈薛谢三先生并持觞至三先生二百四十岁酒力步履如常人老父喜三先生来病辄起留款三日乃游凤凰台登舟别小子漫赋四绝为谢·其一

三老庞眉并杖鸠,同于韩麓跨青牛。

问君何事相携手,祗谓山人助一筹。

(0)

送姚思理以兰台应召候选

执法承纶自主恩,韩江歌罢促离樽。

兰台未驻风云地,梧掖还开日月门。

枯槁傍谁生雨露,东南仗尔转乾坤。

频年聚首今成别,莫怪棠阴欲断魂。

(0)

送黄子吉备兵金腾三首·其二

皇华驰使节,僰道本间关。

万里浮云骑,千金明月环。

夷王争款首,天子破愁颜。

莫谓碧鸡远,逢迎到处扳。

(0)

送郑郎之长沙省觐四首·其一

初冬逢朔日,朔气正侵人。

栖凤尊前酒,乘龙席上珍。

片帆三楚迅,彩服一家新。

聚首堪频笑,黄陵满地春。

(0)

乙巳五十四儿辈请举觞弗许乃老父慰以温词内有迁臣旧价贺客新诗及弧矢韦弦之语演成五言近体四首兼致祝私·其二

半百今过四,十年已拂衣。

桑蓬新白社,葵藿旧黄扉。

不乐强成乐,知非觉又非。

劬劳人已远,何以报春晖。

(0)

送安百夫长还镛怀董孟垣

将门曾已识头颅,此日登坛访镜湖。

汗马祖勋推世胄,雕龙儒雅属前驱。

玉华早拂三山帜,剑气时看五岳图。

为问下帷频授简,汉家今免伏青蒲。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