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幽怀十二首·其四》
《幽怀十二首·其四》全文
宋 / 冯山   形式: 古风

李渤隐嵩高,愈退名愈重。

区区水南北,一呼辄为用。

沽激本同辙,出处或异动。

善闭不可窥,少室有馀颂。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山所作的《幽怀十二首》之一,名为“其四”。诗中通过描述李渤在嵩山隐居的故事,以及他名声反而更加显赫的现象,来表达一种深邃的哲理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首先,“李渤隐嵩高,愈退名愈重”两句,开篇即点明主题,李渤在嵩山隐居,远离尘嚣,名声却因此而更加显著。这里运用了“愈退名愈重”的现象,寓意着真正的智慧和德行往往在远离世俗纷扰的地方才能得到彰显,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俗语形成对比,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接着,“区区水南北,一呼辄为用”两句,以水流的方向比喻人的行为和选择,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只要发出召唤,就能得到响应。这不仅描绘了一种自然界的和谐与秩序,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强调了沟通与合作的力量。

“沽激本同辙,出处或异动”两句,则进一步探讨了行为动机与结果的关系。这里的“沽激”指的是为了某种目的而采取行动,而“同辙”则意味着这些行动虽然出发点相同,但最终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这反映了人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审慎思考,因为不同的路径可能会导向截然不同的结局。

最后,“善闭不可窥,少室有馀颂”两句,以“善闭”比喻道德修养的完善,暗示了真正的智慧和美德是难以被外人轻易窥探的。而“少室”则是指嵩山,这里再次提到李渤隐居之地,强调了道德修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有馀颂”表达了对这种高尚品质的赞美和颂扬,暗示了道德修养的深远影响和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李渤隐居的故事,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道德、自然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性、道德和宇宙秩序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冯山
朝代:宋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
猜你喜欢

夏夜邹参政君哲宅陪饯皇甫别驾得才字

磊落闽中彦,沉沦吴下才。

相看成别赋,一笑且深杯。

庭暗流萤过,楼明缺月来。

新丰能几醉,骑马故迟回。

(0)

秋夜柬张崇德

满天风摵摵,木叶下山城。

夜静群虫响,秋高片月清。

多方身计拙,无病旅愁轻。

仲蔚深知己,悠悠江汉情。

(0)

北园同孔老赋得风字

悠然云在空,此意许谁同。

身出勋名外,心归恬澹中。

高楼偏夕照,深竹自凉风。

试问今秋兴,还添菊几丛。

(0)

晚过李子复饯别

携樽同此夕,云月有无间。

旷达骚人意,凄凉游子颜。

乱虫依草树,孤鸟度河山。

世路黄金尽,秋风一剑还。

(0)

次宋伯镇游王文父西园韵

郭西车马路,尘外薜萝园。

楼迥晴云合,庭閒秋草繁。

素心犹白鸟,幽事且芳樽。

地胜人多赋,青山谁并存。

(0)

赠孙太仓

君侯粤中产,羽林忠孝门。

曾为三辅吏,遗爱至今存。

昨岁来守州,芳名益腾骞。

自从海水飞,蛮舟翳朝暾。

吴、会日创残,江海多军屯。

大兵仍凶年,凋瘵不可论。

君侯勤抚字,百里载仁恩。

自古设官职,事事有本原。

所以置守令,无非惠元元。

兹任良匪轻,天子之选抡。

何以不奉天,斩伐蹶其根?

粲粲元道州,名与南岳尊。

追呼尚不忍,千载闻此言。

哀哉诛求尽,恸哭满江村。

作诗代民谣,庶以达周爰。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