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忍田间老此生,衰迟已觉怯修程。
频频彼似鸒斯党,踽踽吾非杕杜行。
云影昼迷芝岭路,水声夜到凤林城。
仆夫不见人忧思,未晓匆匆已抗旌。
未忍田间老此生,衰迟已觉怯修程。
频频彼似鸒斯党,踽踽吾非杕杜行。
云影昼迷芝岭路,水声夜到凤林城。
仆夫不见人忧思,未晓匆匆已抗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彭汝砺所作的《和通判朝奉宋丈(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年岁渐长、精力不济的感慨,以及在官场中独自前行的孤独感。
首联“未忍田间老此生,衰迟已觉怯修程。”诗人不愿在田间度过余生,面对日渐衰老的身体,感到畏惧于前路的艰辛。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担忧。
颔联“频频彼似鸒斯党,踽踽吾非杕杜行。”诗人将自己与鸒斯(一种鸟)进行对比,鸒斯成群结队,而自己却形单影只,无法与他人同行。鸒斯象征着团结与和谐,而杕杜则是一种孤独生长的植物,诗人以杕杜自比,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颈联“云影昼迷芝岭路,水声夜到凤林城。”白天云影遮蔽了通往芝岭的道路,夜晚水声传至凤林城,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官场中的艰难与孤独。芝岭和凤林城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理想之地或目标,但被云雾和水声所阻隔,难以触及。
尾联“仆夫不见人忧思,未晓匆匆已抗旌。”仆人看不见主人的忧愁思绪,天还未亮,主人就已经匆忙出征。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忙碌与压力,以及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衰老、孤独与官场压力时的复杂心情,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富有深意。
秋光过半。正白露霏霏,冷捐团扇。
高散如来金粟,桂华初满。
丹心最爱西风冷,恁梧桐、碧阴伤晚。
水亭迟步,画屏闲咏,翠樽频遣。忆月窟、仙姿粲粲。
映碧海青天,露痕深浅。怊怅云梯,高绝一枝空羡。
清芬此日羞蓬鬓,算知音鹤警蛩怨。
小山尘静,小窗人醉,梦和香远。
布帆才卸,甚风儿又把,扁舟吹去。
落日寒烟山色远,极目长沙何处。
倦鸟飞慵,征鸿影匿,别意凭谁语。
梁间双燕,向人还诉归绪。
犹记旧岁今时,雄心初起,写就阳关句。
匹马奔驰双剑啸,壮志鸿飞鹏翥。
花落燕台,云招岳麓。更与穷愁遇。
天高难问,索居闲咏新赋。
一片粉痕初吐,摇烟弄雪,掩映银屏。
洗净红妆,素蕊和露盈盈。
似飞琼、霓裳乍换,傍玉楼、无限娉婷。
念曾经、旧家寒食,门掩轻阴。关情。
溶溶院落,沉沉淡月,几度消凝。
转眼东风,一枝带雨又残春。
谩记省、珠房梦醒,倚新愁、芳泪纷纷。向黄昏。
长笛凄凉,吹断香云。
落絮风微,湿花露重,暗香飞上钗头。
正凉阴小步,眉月如钩。
叶底听残杜宇,芳魂冷、好梦都休。
销凝处,一春幽思,更甚三秋。还休。
凄凉此后,便送得春归,离恨仍留。
望连天烟草,懒倚危楼。
莫问海棠开谢,零红泪、似我盈眸。
空肠断,焉能并刀,剪尽新愁。
紫桐廊畔春如画,分明碧城十二。
刻玉蟠螭,泥金写凤,短短回文轻护。萦云宝炷。
恰界破方花,书成梵字。
古础苔衣,秋痕晕上几重翠。
谁教珠袖频拂,怕桐花宵坠,吹遍清露。
佛髻螺明,仙铢钿滑,宫样沉香小制。雪狸曾误。
只顗觑庭阴,玲珑穿去。冷压柔枝,夜凉花欲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