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顶宜登望,吾州见地形。
水通蛮国远,山出海门青。
藓径僧行迹,风枝鹤退翎。
公能同众乐,私帑建官亭。
高顶宜登望,吾州见地形。
水通蛮国远,山出海门青。
藓径僧行迹,风枝鹤退翎。
公能同众乐,私帑建官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所见的壮观景色,以及对友人水心先生的敬仰之情。首句"高顶宜登望"表达了登高远眺的乐趣,接下来"吾州见地形"点明了观察的地点和视角。"水通蛮国远"展现了水路的深远,连接着远方的蛮夷之地,显示出地理的辽阔。
"山出海门青"一句,通过描绘青山直插海门的景象,给人以壮丽而开阔的感觉。"藓径僧行迹"则转向细致入微,描绘了小径上的苔藓和僧侣行踪,增添了宁静与禅意。"风枝鹤退翎"进一步借风中的树枝和鹤羽,寓言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两句"公能同众乐,私帑建官亭",表达了对水心先生的赞美,他不仅关心公众福祉,还用自己的私人财富建设了这座供众人享乐的官亭,体现了他的高尚品格和公益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对人物品德的赞美,展现了宋代山水诗的特色和对人的道德品质的推崇。
安乐先生,不显姓氏。垂三十年,居洛之涘。
风月情怀,江湖性气。色斯其举,翔而后至。
无贱无贫,无富无贵;无将无迎,无拘无忌。
窘未尝忧,饮不至醉。收天下春,归之肝肺。
盆池资吟,瓮牖荐睡。小车赏心,大笔快志。
或戴接䍦,或著半臂;或坐林间,或行水际。
乐见善人,乐闻善事;乐道善言,乐行善意。
闻人之恶,若负芒刺;闻人之善,如佩兰蕙。
不佞禅伯,不谀方士。不出户庭,直际天地。
三军莫凌,万钟莫致。为快活人,六十五岁。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板》【秦·诗经】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https://shici.929r.com/shici/FH5udDz.html
蜀山峨峨连剑阁,百丈飞崖俯奔壑。
逶迤鸟道出云中,江横石栈凌虚空。
行人未行先胆落,马足凌竞度还却。
由来此路险莫当,王遵策驭如康庄。
未若人心有崎曲,眼前十步能摧毂。
竹叶低斟,相思无限,车前细问归期。
织女牵牛,天河水界东西。
比似寄生天上,胜孤身、独活空闺。
人言郎去,合欢不远,半夏当归。
徘徊郁金堂北,玳瑁床西。香烧龙麝,窗饰文犀。
稿本拈来,缃囊故纸留题。
五味慵调,恹恹病、没药能医。
从容待,乌头变白,枯柳生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