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烽火树,最是木棉红。
花发炎洲上,光连若水东。
珊瑚枝干似,翡翠往来通。
朝夕羽毛染,为巢朵朵中。
天南烽火树,最是木棉红。
花发炎洲上,光连若水东。
珊瑚枝干似,翡翠往来通。
朝夕羽毛染,为巢朵朵中。
这首诗描绘了木棉花在南国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木棉花的形态、色彩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天南烽火树”,以“烽火树”象征木棉,巧妙地将木棉与南国的辽阔景象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壮观的氛围。接着,“最是木棉红”直接点明主题,强调木棉花的鲜艳夺目,如同南国的火焰,燃烧着对生命与美的赞颂。
“花发炎洲上,光连若水东”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炎洲之上,木棉花如火如荼地绽放,其光芒仿佛与东方的水流相连,形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自然画卷。这里不仅描绘了木棉花的美丽,也暗示了其生命力的旺盛与不息。
“珊瑚枝干似,翡翠往来通”则通过比喻,将木棉花的枝干比作珊瑚,既形象又生动,展现了木棉花的独特美感。同时,“翡翠往来通”则描绘了鸟儿在木棉花间穿梭的情景,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使整个画面更加鲜活。
最后,“朝夕羽毛染,为巢朵朵中”两句,将视角转向时间的流转,木棉花不仅在朝夕之间染上了鸟儿的羽毛,更成为了鸟儿筑巢的所在。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赋予了木棉花以生命的意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木棉花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也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大地山河,无非佛者。此为真身,孰则为假。
滔淊清湘,瑶影如泻。一草一木,亦皆潇洒。
月明露寒,绿烟浮野。山禽涧鹿,悉谈般若。
我来自北,金鞍铁马。一笑石上,得清净舍。
巍乎梵宫,朱门碧瓦。弹指毗卢,风斯在下。
溪亭春晚共离觞。何许是衡阳。
香罗初剪征衫好,东风里、快马轻装。
市远擘张閒暇,年丰虎落相羊。苍梧云尽暮天长。
山色似吾乡。莺啼绿树飞红雨,三千里、处处耕桑。
说与年年归雁,重来应念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