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苍天、付托要词人,搜寻软红间。
见鼎钟肉鄙,版靴尘俗,清气都难。
唯有能言鹦鹉,喉舌惯翻澜。
教谱清平调,勿唱家山。
说树禁言温室,又谏书夜写,剩稿灰残。
算塞戈廷杖,赐不逮华颠。
荡蠡舟、五湖烟水,尽逍遥、消啸满南天。
摊定稿,幸灯花落,半字僧完。
料苍天、付托要词人,搜寻软红间。
见鼎钟肉鄙,版靴尘俗,清气都难。
唯有能言鹦鹉,喉舌惯翻澜。
教谱清平调,勿唱家山。
说树禁言温室,又谏书夜写,剩稿灰残。
算塞戈廷杖,赐不逮华颠。
荡蠡舟、五湖烟水,尽逍遥、消啸满南天。
摊定稿,幸灯花落,半字僧完。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的《八声甘州》,通过“读半塘翁词”的视角,表达了对词人半塘翁的深切怀念与对其遭遇的悲悯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半塘翁词作的深刻理解与共鸣。
首先,“料苍天、付托要词人”,开篇即表达了对词人的高度评价,认为上天赋予词人以使命,使其在世俗中脱颖而出,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与气质。“搜寻软红间”则暗示词人在繁华世间寻找灵感,追求真我。
接着,“见鼎钟肉鄙,版靴尘俗,清气都难”,通过对比鼎钟、版靴等象征权力与世俗的物品,强调词人难以在这些环境中保持清高之气,突显出词人的独特与不易。
“唯有能言鹦鹉,喉舌惯翻澜。教谱清平调,勿唱家山。”这一段通过比喻,将词人比作能言善辩的鹦鹉,能够熟练地吟唱清平调,但词人却选择不唱故乡的歌谣,表现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说树禁言温室,又谏书夜写,剩稿灰残。”这里通过描述词人在温室中被禁止说话,夜晚仍在奋笔疾书,留下了许多未完成的作品,形象地描绘了词人遭受压制与不公的处境。
“算塞戈廷杖,赐不逮华颠。”这一句进一步揭示了词人面对的困境,即使受到朝廷的赏赐,也无法挽回年华已逝的命运,暗含了对词人命运的同情与感慨。
“荡蠡舟、五湖烟水,尽逍遥、消啸满南天。”诗人想象词人如同范蠡一般,驾着小舟游历五湖四海,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对词人摆脱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美好祝愿。
最后,“摊定稿,幸灯花落,半字僧完。”这一段通过描述词人整理作品时的情景,以及灯花落下、半字完成的细节,既是对词人创作过程的细腻描绘,也是对词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不仅展现了对半塘翁词作艺术价值的欣赏,更表达了对词人个人命运的深切同情与敬仰,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