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关自幽阒,竹亦号真如。
况是龙潜地,曾经凤食馀。
土深抱节密,林净著行疏。
谁谓乾淳达,清阴只似初。
禅关自幽阒,竹亦号真如。
况是龙潜地,曾经凤食馀。
土深抱节密,林净著行疏。
谁谓乾淳达,清阴只似初。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而幽深的山林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欣赏。
"禅关自幽阒"一句,设定了整个场景的氛围,"禅关"指的是僧侣修行的地方,而"幽阌"则形容其环境之静谧。紧接着,"竹亦号真如"中的"真如"是佛教术语,意为清净无染,此处用以赞美竹子的清雅脱俗。
诗人随后转向地下的龙和曾经来过的凤凰,用"况是龙潜地,曾经凤食馀"表达了对这片土地历史与灵气的感慨。龙象征着力量与神秘,而凤则代表着祥瑞与高洁,两者的结合,使得这一自然之处显得更加非凡。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以"土深抱节密,林净著行疏"进一步描写了这片土地的宁静与纯净。"土深"暗示着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而"抱节密"则是对大自然生长规律的赞美;"林净"表明环境之清洁,而"著行疏"则形容诗人在这片林中漫步时的心境自如。
最后两句,"谁谓乾淳达,清阴只似初"中,诗人似乎在询问,为何有人认为天空的辉煌(乾淳)才是通达和纯净,而他却觉得这片清凉的树荫,就像最初的自然一样美好。这也反映出诗人对简单、原始自然之美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影。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
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
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
冬寒不严地恒泄,阳气发乱无全功。
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
山榴踯躅少意思,照耀黄紫徒为丛。
鹧鸪钩辀猿叫歇,杳杳深谷攒青枫。
岂如此树一来玩,若在京国情何穷。
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
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
澹荡春光满晓空,逍遥御辇入离宫。
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
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啭管弦同。
即此欢娱齐镐宴,唯应率舞乐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