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旅兴三首·其二》
《秋日旅兴三首·其二》全文
明 / 孙承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满耳西风不住吹,客中又见早秋时。

懒慵未上匡衡疏,摇落先添宋玉悲。

乡国思牵人病瘦,江湖云冷雁书迟。

小楼日日支颐坐,怅望高天有所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早秋西风,内心涌动的复杂情感。首句“满耳西风不住吹”以自然界的风声起笔,渲染出一种凄凉与不绝如缕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接着,“客中又见早秋时”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强调了诗人的游子身份和所处的季节变换,进一步深化了孤独感。

“懒慵未上匡衡疏,摇落先添宋玉悲”两句运用典故,借古代文人匡衡和宋玉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秋景时的无力与哀愁。匡衡疏指匡衡上疏谏言,而宋玉悲则源自《九辩》中宋玉对秋天的感慨,这里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将自己的情感与历史人物的情感相联系,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

“乡国思牵人病瘦,江湖云冷雁书迟”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因思念而产生的身体与心灵的疲惫。这里的“江湖云冷”既是对环境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暗示了诗人漂泊在外,难以找到归属感的孤独状态。“雁书迟”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大雁南飞,传递着远方的信息,但对诗人而言,却显得格外缓慢,象征着信息的阻隔与情感的延宕。

最后,“小楼日日支颐坐,怅望高天有所思”将诗人的形象定格在小楼之中,每日凝视高天,心中充满无尽的思绪。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沉思,也暗示了他对未来或某种理想状态的渴望与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位游子在异乡面对早秋时节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哀叹,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孙承恩

孙承恩
朝代:明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猜你喜欢

春晴兼忆倪李诸君

云破青霄作午晴,日光乍暖碎禽声。

依依柳线迎风软,点点榆钱落地轻。

芳草迷空春欲暮,绿波隔浦水初平。

故人一别无消息,可向辽东忆此情。

(0)

绿牡丹

东风拂槛一枝春,移赠秋芳号转真。

能傲严霜贞晚节,前身合是堕楼人。

(0)

山居

青山深处草堂开,面面峰峦拥翠来。

短榻临风当槛坐,野花乘雨傍篱栽。

参差树影迷樵径,清冷泉声到钓台。

随意徘徊随量醉,人间何事觉蓬莱。

(0)

途中二律·其二

羁迟踰半载,游子意如何。

清梦白云远,征鞍黄叶多。

万山飞晓月,平野落秋河。

古道无相识,愁心寄素娥。

(0)

闱中作

碧汉无声万里清,浩然风露夜三更。

南天极目空相忆,明远楼头月正明。

(0)

同藏上人避热倒影潭

青天岂或生十乌,蕴隆欲逼林峦枯。

畏暑何处暑可逋,澄潭壁罅开冰壶。

白云翻空碧沙湛,表里洞澈颇黎铺。

新苔落花工绮错,轻鯈小鲒符中孚。

老僧磅礴露顶颅,赤脚大叫醒狂奴。

双厓散迸鲛人珠,金膏水碧何所须。

铁网摆落红珊瑚,深喜此地炎蒸无。

不唯炎蒸无,乐饥亦足终吾徒。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