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沈沈罨绿阴,风泉吹落碧云深。
仙源未必无寻处,至竟谁存避世心。
洞口沈沈罨绿阴,风泉吹落碧云深。
仙源未必无寻处,至竟谁存避世心。
这首清代诗人恩霖的《游桃源洞》描绘了一幅幽深而神秘的自然景象。"洞口沈沈罨绿阴",开篇即以浓密的绿色树荫笼罩着洞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风泉吹落碧云深",进一步通过风声和泉水声,以及飘落的碧云,暗示了洞内世界的宁静与超凡,仿佛仙境一般。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桃源仙境的探寻之意:"仙源未必无寻处",流露出对理想中隐逸生活的向往,暗示着虽然这样的地方可能并非遥不可及,但寻找的过程却需要内心的坚定和决心。最后,"至竟谁存避世心",诗人发出疑问,究竟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谁真正保持着逃离尘世、追求隐逸的心呢?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反思,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现实压力的矛盾。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寓情,借游桃源洞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深度。
风波不放旅愁闲。佳节阑删。
五丝却系松陵棹,酒旗青、且泊前滩。
断岸烟葵笑客,隔纱商女凭栏。水车千桨似湘沅。
昨有人看。濛濛疏雨浑无赖,小楼西、一带云鬟。
料得石榴裙湿,谁迎桃叶舟还。
吴淞夜雨。讶岸影移帆,乱燃松炬。
但见倾筐簖侧,绀螯争取。
舵楼且作尊前供,剪明灯、笑斟芳醑。
正逢霜后,金瓤镕腹,玉酥凝箸。数俊味、当年曾谱。
记天柱山房,词人争赋。须付厨娘调就,饆饠寒具。
秋宵客里撩人意,动归心、石尤偏阻。
欲消残醉,茶铛相对,眼波愁注。
正吟窗人倦,砚北沉眠。任千缕,袅茶烟。
被几声、鶗鴂勾回午梦,满帘粉絮,扑上愁边。
料得瞻园,今番花信,开到蔷薇春可怜。
偶曳筇枝趁风去,笑桃朱户却依然。
一片平芜似剪,胭脂点处,较鸳锦、颜色还鲜。
听洞口,水潺湲。紫鳞齐跃,红瓣争牵。
倚石思登,扪新萝带,买春无计,数小榆钱。
韶光九十,算真真输与,寻香凤子,恣意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