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阳和楼》
《题阳和楼》全文
明 / 石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南北襟喉此路岐,一方钲鼓控三陲。

不妨楼观高千尺,剩为江山得几诗。

平仲有才当锁钥,细侯无事下襜帷。

登临几触先忧眼,廊庙江湖有所思。

(0)
鉴赏

这首明代石宝所作的《题阳和楼》诗,以阳和楼为背景,描绘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壮丽景象,同时融入了对人才与政治的深沉思考。

首联“南北襟喉此路岐,一方钲鼓控三陲”,开篇即点明阳和楼所在之地的战略位置,它位于交通要冲,是连接南北的关键节点,象征着控制四方的军事力量。这里的“钲鼓”不仅指实际的军乐,也隐喻着战争与防御的力量,而“三陲”则泛指边疆,形象地描绘出阳和楼在国防上的重要性。

颔联“不妨楼观高千尺,剩为江山得几诗”,进一步赞美阳和楼的雄伟壮观,即使楼高千尺也不足为奇,因为在这里可以俯瞰江山美景,激发诗人创作灵感,留下无数佳句。这里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的豪情与对美的追求。

颈联“平仲有才当锁钥,细侯无事下襜帷”,转而谈论人才与政治。平仲和细侯分别代表了有能力的人才和闲适的官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联通过对比,强调了人才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政治环境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尾联“登临几触先忧眼,廊庙江湖有所思”,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登楼远眺时的感慨。无论是身处朝廷(廊庙)还是江湖,都难以避免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福祉的忧虑。这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责任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阳和楼的壮丽景色和对人才、政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体现了明代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作者介绍

石宝
朝代:明

真定府藁城人,字邦彦,号熊峰。成化二十三年与兄石玠同举进士。与修《大明会典》。累擢为礼部尚书兼学士掌詹事府事。授检讨。嘉靖三年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守己鲠狷,持论坚确,进退凛然。辞归时襆被一车而已,都人叹其廉洁。所作诗淹雅清峭,讽谕婉约,有词人之风。有《熊峰集》、《恒阳集》。
猜你喜欢

上西平/金人捧露盘·其二送杜叔高

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看天上、多少浮云。

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夜来风雨,春归似欲留人。

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能几字、尽殷勤。

江天日暮,何时重与细论文。

绿杨阴里,听阳关、门掩黄昏。

(0)

程帅新作止戈堂索诗谨赋三首·其三

楚王禁暴惭京观,汉世残民辟徼边。

伐叛从来非得已,修文自古属高贤。

禽鱼草木无垠惠,乡校康庄议论妍。

尽悴使君朝听美,不然海国岂安全。

(0)

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二蚕市

枯桑舒牙叶渐青,新蚕可浴日晴明。

前年器用随手败,今冬衣着及春营。

倾囷计口卖馀粟,买箔还家待种生。

不惟箱篚供妇女,亦有锄镈资男耕。

空巷无人斗容冶,六亲相见争邀迎。

酒肴劝属坊市满,鼓笛繁乱倡优狞。

蚕丛在时已如此,古人虽没谁敢更。

异方不见古风俗,但向陌上闻吹笙。

(0)

宛丘二咏·其二

古殿山花丛百围,故园曾见色依依。

凌寒强比松筠秀,吐艳空惊岁月非。

冰雪纷纭真性在,根株老大众园希。

山中草木谁携种,潦倒尘埃不复归。

(0)

上元夜

新春收积雨,明月澹微云。

照水疏灯出,因风远乐闻。

天涯仍有节,人事竟何分。

卖酒真拘束,何时一醉醺。

(0)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十四霜筠亭

林高日气薄,竹色净如水。

寂历断人声,时有鸣禽起。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